更新:2025-07-02 00:34
首映:2018-12-07(中國大陸) / 2013-10-11(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年代:2013
時長:12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西安話
評分:8.2
觀看數:60818
熱播指數:483
來源網:三年影院
狗十三:盛宴!我們熟悉的,可能并不合理
看完這部電影,沒有跟李玩完全相同的經歷,但是她所經歷的那種難過、無奈與妥協我總好像經歷過一樣。爸爸的蠻橫不講理,大人用假狗來冒充愛因斯坦,自己那么熱愛天文,喜歡看《時間簡史》,爸爸卻因與他人的應酬而錯過自己心心念念的天文展。無論是天文展還是愛因斯坦,對他們來說可能毫無意義,但是對于自己來說,失去她們是何等的心痛!!!當爺爺把愛因斯坦弄丟時,李玩把爺爺推倒了,當時覺得怎么這么過激,對老人這樣,但是此刻,我在寫下這篇文章時,我一瞬間就完全理解了,如果我是李玩
文 / 喻鳴
曹保平,迄今導演電影寥寥五六部,卻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黑色犯罪電影的領軍人物。不管是智斗農村惡霸的處女作《光榮的憤怒》(2004)、苦尋毒販男友的《李米的猜想》(2008),還是法網與人情緊密交織的《烈日灼心》(2015),抑或邊陲大逃殺的《追兇者也》(2017),甚而是因為主演糾紛不知何時才能面世的最新懸疑之作《她殺》,無一不為本土化的黑色犯罪類型創作做出新的探索。
但在其風格高度統一的導演生涯里,2013年卻迎來一個變奏,他竟然拍了一部關于少女成長的青春片,《狗十三》。
我和我爸不太熟。
這是我記事以來就有的感覺,在我看完電影《狗13》之后,這種感覺又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里。確實,我和我爸真的很不熟。
比如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關于關于我爸最早的記憶,卻只能發現幼年期幾乎是空白的。
雖然我知道他和我媽在我四五歲的時候離婚這個既定事實,也只是隱約記得在一個非常局促的房間里,有人問我爸媽要離婚了我要跟著誰,我只說我想要外婆,因為我原本就是由外婆撫養著,無論他們離婚與否。但在那個場景下,在這個最早期的,最模糊的記憶里,沒有父親的模樣。
完全看不出來為何被禁,也完全看不出來好在哪里。找狗一折的情緒失控可以理解,但是意欲闖入民宅、推倒爺爺就不可理喻了,何故貴狗而賤人乎。何況爺爺無心之失、傷了腳也毫不計較。一家人都圍著你一個人轉得寸進尺買醉胡鬧挨頓打有什么不正常嗎。女主得到的關愛還不夠多嗎。
父親強拉女兒進飯局錯過展覽確實討厭,部分中國家長就是喜歡把孩子當做展覽品顯擺特別惡心。
女兒獲獎吃完慶功宴回家途中接到前妻的祝賀電話,伴著《再回首》老父親淚流滿面一段唯一亮點。
封建家長制的時代遠去了,但“家長”仍然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大家族已被核心家庭取代了,但家庭中的權力結構仍然在吞噬每一個人。
電影中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兩代核心小家庭,看似尊長慈幼、平和美好的傳統“光暈”下,父權、男權、人身依附的多重權力關系是“五臟俱全”。
電影揭示了一種與傳統話術宣傳洗腦相悖的私密(卻又普遍的)體驗:家,其實更多的是親密關系中的罅隙,溫情面紗下的專制。
結合導演擅長拍犯罪懸疑片的背景和近幾年的社會新聞熱點,還可以引申一下:家是暴力和抑郁的土壤
一部狗B,補償了拍得跟這個片名一樣的《烈日灼心》,不僅回到《李米》水準,甚至更好。全片人物環境設置雖然過于特殊,有為劇情省力之嫌,但走筆下來,工整渾然,人物言行和情節走向都合情理且步步為營。較之裝B找不到北的雙暴(暴雪、爆裂)系列,平實、穩重多了。符號象征、有深意的環境音之類錦上添花的元素與劇作“大樹”融合得自然。個別地方冗余或刻意,都瑕不掩瑜。
好多用意別人都說了,珠玉在前,只說一下對情緒表象的個人感受。
生命的唯一價值是生存,生存的唯一價值是適應
狗十三:盛宴!我們熟悉的,可能并不合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