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用自己的一生經歷詮釋,生命不息,音樂不止。
電影劇情徐徐展開,一個盲人坐在舞臺的鋼琴面前,汗如雨下,這是他人生的重要時刻。
采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盲人鋼琴師的在童年媽媽的啟蒙下領悟音樂的色彩;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音樂一半是技巧一半是心靈。
導演徐徐講述童年生活、天才盲人的夢想、愛情和事業,在各種境遇下,男主的七情六欲、男主的悲歡離合。
劇情讓我很印象深刻的點是作為盲人看不見面孔,首次見面都會用觸摸感知新朋友,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親人朋友的離開

對同時喜歡肖邦和爵士樂的人來說,這部電影是一場音樂盛宴。慶幸能現場感受音效,盡管為此跑到十幾公里外的電影院(排場太少)。
開場后的男主米耶特在波蘭比賽現場演奏肖邦革命練習曲(網易云可搜到電影原聲:Etiuda Rewolucyjna Op.10 No.12),一曲震住全場。跌宕起伏的旋律充分展現了男主內心的各種能量激蕩,聽得我淚流滿面。那些對音樂的熱愛與狂喜,對坎坷命運的不滿與反抗,被父母拋棄的自卑與痛苦。不懂音樂的朋友說,即使聽不懂音樂,也能聽出其中翻滾不息的情緒 。

黑暗且有聲的世界里,是你倍感孤獨的人生。
最開始陪伴米耶特四處演出的朋友,本來以為會陪伴他一生,看到他睡在鋼琴上,會用公主抱把米耶特抱到床上休息,會照顧他,沒想到匆匆忙忙離開了他,那一刻的他很慌很害怕很難過也只能獨自承受,隨著一路上各種人的進入離開,他漸漸的變的暴躁沉默,可他最喜歡的還是音樂,黑白的琴鍵算是他黑暗人生里的一束光。
可是每次上臺之后,總是有很對人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上帝把心靈的窗戶關上了,卻讓他的聽力異于常人,每次坐在鋼琴前

由于喜歡音樂才去看這部電影,談談想法。米耶特出生于波蘭一個貧困的農場家庭,在盲童學校他接觸到了鋼琴,在接觸到即興爵士,他發現自己是天生適合演奏爵士樂曲,用它對抗來自命運的不公。音樂一直不曾放棄他,他不是墜樓,他是和他的音樂一起去看世界了。這部電影開頭比較吸引人,后面就比較平淡,總的來說還是可以吧

《盲琴師》成年后,如果面對當年傷害過你的父母,你會說些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