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1 10:55
首映:2014-05-23(戛納電影節) / 2014-09-12(英國)
年代:2014
時長:120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67118
熱播指數:1627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驕傲】少數派為少數派
上經濟史的時候老師講撒切爾和80年代英國的罷工,撒切爾在讓工人失業一年后又復工好像是撒切爾的勝利。現在看來當時英國社會這種政治上的博弈算是雙贏——就像蘇格蘭鬧獨立那樣,提醒自己的存在,讓政府鬧心一會,但的確是雙贏的——只不過礦工們的生活會艱難一段。那時候另外一位老師講到香港的戰中運動,典型的伯克式的對激進的港人不屑一顧,老人家教訓年輕人的那種典型的圖樣圖森破地一通評論。是非常尊敬的老師,可是還是覺得在一個籠子里的人為何去嘲笑另一些渴望自由的人。他們所尋求的,說到底我們一樣需要。
之前是完全沒有想到gay pride會和工人們的罷工聯系在一起的。看過一些類似的電影,話題也大多類似,比如秘密被發現時的困擾,比如面對自己的那種不堪,比如來自偏見的窮追猛打,比如hiv對這個群體陰魂不散地籠罩(當然,現在與影片當時情況已經不一樣了。異性戀感染的人數已經超過同性戀。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繼續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維持偏見)。《米爾克》里Milk的種種努力非常感人,最后的被槍擊讓他成為一個平權運動上的標識
人都是自私的,很難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選擇,最愛說你怎么這樣?你怎么那么犟?你怎么不為我想想?我真是太失望了!對方也這么說!全人類都這么說!
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泰戈爾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泰戈爾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泰戈爾
充滿陽光、激勵人心的片子。
英國資深望重的男演員 Bill Nighy在此片中飾演了一位隱藏多年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的老礦工。他在法國接受采訪時說:1984年是同性戀的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也包括艾滋病的出現。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同性戀被認為是罪行、可以被判7年的徒刑。同性戀還被認為是一種可怕的疾病、要遭受電擊療法來治。現在,他可以在倫敦街頭目睹兩個同性戀人結婚,他為英國人對同性戀看法的進步感到自豪,但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
看了此片后,想到事隔30年后的今天,即使在法國這樣自由開放的國家,仍有連續不斷的游行示威反對同性戀婚姻合理化。要知道,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許多的不同才有了大干世界的美麗。記住了片中一句話:“生命是短暫的,因此要驕傲做人。” 勇敢愛、做自己!
電影開頭那種濃厚的時代氣息感讓我錯失了更早領略它的機會,以為會是那種無聊需要耐住性子看的影片,明天夜班可以好好睡個懶覺,今晚想著要找一部電影來看,不假思索地點開了它
《pride》讓我覺得這個單詞的含義更加高大上了,它并不僅僅是我們從書本上學習到的驕傲,是我們每個人生命本來的形態,我們本就如此的姿態,我們毫不掩飾的真實自我
馬克,無論角色本身,還是演員,簡直愛到骨子里,他出來的第一秒還沒有臺詞就已經知道他是一個同志,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竟然是同性的電影,意外地
【驕傲】少數派為少數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