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6 01:30
首映:2014-06-20(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34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4
觀看數:75733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澤西男孩”失望的電影版
(注意,下文含有大量劇透,雖然提前知悉劇情并不會損害本片的觀影樂趣,但還是請謹慎下翻~)
影片改編自獲得托尼獎的同名音樂劇,而該音樂劇則基于真實故事,帶有傳記性質,圍繞四個成長于新澤西的男孩之間的恩怨情仇展開,當然最大的賣點還是在于美妙的音樂。
幾個屢屢被抓去勞教的街頭少年弗蘭奇、湯米和尼克組成了樂隊,在酒吧里唱著《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閑暇時間就在一起摔♂跤。在新澤西長大的男子成功只有三條路徑,當兵、混黑幫和上頭條;而后兩條實際上又是一回事,因為藝人大多跟黑幫都有瓜葛。后來,看上去一本正經的作曲者鮑勃也加入了,四個男孩組成了The Four Seasons樂隊,憑借鮑勃寫的主打歌”Sherry”一鳴驚人。成名后四人間的關系卻開始逐漸變得微妙起來,鮑勃一心想拉最有天賦的弗蘭奇一起單飛,與湯米的矛盾日趨激化;改不掉身上江湖氣息的湯米總給團體惹麻煩,最后發展到欠下巨款,導致樂隊事業完全陷于停滯。感念湯米的知遇之恩,弗蘭奇主動扛下債務,成了個到處走穴的三流歌手
看過音樂劇后再看整部電影幾乎沒什么出彩的地方,frankie和沃肯算亮點,Nick的演員選的很糟糕,然后劇本基本沒有改,改的地方也并不好,而且這種旁白敘事的手法并不像電影,但是過渡還是比較流暢,故事講的也完整,最后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的高潮還是有的,最精彩的估計是片尾了吧。
對冬木來說這個片子應該不及格,其實這部電影的選角導演應該被開除,除了演frankie的John Lloyd Young是因為還是Tony獎Jersey Boys的最佳男主和演黑幫老大的沃肯爺爺,其他的卡司表現都不很好,Tommy演的還可以但是臉真的對不上角色,然后Nick好歹也是個男四,演的真的太糟糕,Bob表現也一般。
整個片子感覺最舒服的就是從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開始的,從那之后的才是想要看到的這個片子該有的樣子,尤其是片尾還是很有趣,有點50年代歌舞片的感覺,然后四個主角的舞臺劇基本功才看得出來,不過已經很久沒有像樣的歌舞片了,最近的估計就是Chicago,悲慘世界其實也還是不錯的個人覺得。
首先要說一下這不是篇影評,充其量就是我當天的一些小感受,說是日記,會更貼切一點。
(芷寧寫于2014年12月7日)
年過八旬的“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依舊奮戰在光影世界的前沿,這讓只有他一半年紀卻總夢想著退休的人十分汗顏,在執導過許多成功的類型片后,伊斯特伍德大爺拍了音樂傳記類影片《澤西男孩(Jersey Boys)》。
或許涉及對老音樂的懷舊,沒誰比已經84歲的伊斯特伍德更有資格,在片中,東木大爺將那種濃烈的懷舊情緒控制得較為理性,沒有任其一瀉而出,不可收拾,但當樂隊解散多年,曾經的成員們重聚在搖滾名人堂的時候,觀眾們還是會為四個老男孩終于獲得了終身成就獎而感慨,情緒激蕩者或許還會潸然淚下。在老男孩們的受獎表演時,蒼老的他們踩著青春時的舞步,欣然而歌,然后一個轉身,鏡頭中的他們被切回到年輕時候的模樣,一切仿佛只是時間變的一個調皮的戲法,但身處其中的人們卻都無力擺脫,只能接受時間的洗禮,承受命運的折磨,并漸漸老去,不論天才,還是混混。
影片脫胎自獲得過托尼獎的同名音樂劇,人物源自真實的存在——曾經風靡一時的四季樂隊,這個先于甲殼蟲走紅的美國本土音樂組合
據說這個片會在日本和菲律賓上映。為啥國內沒有檔期呢?
時機巧合看到的音樂電影。因為是早場,總共上座十一人,除了仨年輕(包括我)其他都是老頭老太。到一半的時候另外倆年輕人憋不住跑掉了,剩下我一個陪著一堆“當年的年輕人”沉醉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流行搖滾中
我坐得住只因為配樂改編首首經典。雖然去百老匯的時候沒來得及看這部暢銷劇目,但這里面的調竟意外地耳熟能詳。男主Frankie聲線初聽鴨嗓,后來竟然越來越入耳,就是這聲線(還有老頭老太笑聲)讓影片的懷舊氛圍彌漫開來
最初Tommy的樂隊在演出Frankie在臺下看,Tommy叫他上臺主唱;初識時Frankie還有樂隊的其他人聽著Bob的旋律自動一個個加入演奏/合唱;晚上Bob和Frankie偷偷跑到教堂里彈琴唱歌;四人在幫別人唱和聲時故意出怪聲。玩樂隊的記憶似曾相識。盡管劇情一般,但里面改編的歌曲都很經典,或者說光是Frankie那把特殊的嗓子就足以把人帶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另發現,從那時起樂隊里貝斯手就存在感低(整部影片Nick除了最后的旁白和對Tommy矛盾爆發之外沒太多臺詞),但鼓手更路人甲
作為一支擁有46首Billboard冠軍單曲,并在1990年登入“搖滾名人堂”的樂隊,四季樂隊(The Four Seasons)在六十年代的叱咤仿佛只是一陣來也快去也快的疾風暴雨。在由披頭士帶來的英倫風大肆入侵美國之前,這支發家于新澤西的四人樂隊以The Four Lovers之名,神情雀躍地輾轉于東海岸各大酒吧餐館。和大部分樂隊一樣,這群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并非在一朝一夕間就變成了優渥炫目的搖滾偶像,除了在駐唱地頻頻獲得姑娘的青眼,他們的白天仍舊平淡無奇:在理發店打工,在街頭晃蕩。1960年,迷茫仍舊籠罩著樂隊,在被一家保齡球館拒之門外后,他們偶爾瞥見一旁的閃著“Four Seasons”招牌的霓虹燈,并決定把它作為樂隊的新名字,“還能和維瓦爾第沾親帶故呢”。改名之后好運接踵而來,單曲《雪莉》(Sherry)憑借百萬銷量登上了排行榜冠軍寶座,四季樂隊也正式開始了他們功成名就的黃金歲月。主唱弗蘭基·瓦力(Frankie Valli)是樂隊的核心,這個小個子意大利裔美國人擁有一把令人震驚的尖銳嗓音,在演唱中,驚世駭俗的假音沖破低音和聲,仿佛一枚被大力發射至云端的箭
“澤西男孩”失望的電影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