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06:14
首映:2017-05-19(日本)
年代:2017
時長:112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1
觀看數:5901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宣告黎明的露之歌》請你仔細聆聽,這句雖然不長卻最為曼妙的歌賦
總的來說,《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在視覺處理上,極具湯淺政明風格的個人風格,讓比較中規中矩的情節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如影片整體的畫面特征——扁平化、簡潔的人物造型和細節豐富的背景,《露之歌》的主體情節——男主人公海與人魚露的相遇、分離——是奇幻且童真的,但對小鎮居民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的刻畫,是紀實的。
不同于《龍貓》對童年幻想全然的滿足,《露之歌》是面向成年人的童話,它“用生活的方式表達生活,用童真的手段表達童真”,讓人感動的同時也讓人沉思。人與人魚的相知相識與相離
“第一次看到你笑呢。” 男主的朋友對男主這么說的時候,我也很開心地笑出來了。
雖然真的很暖心很感動,但人物形象改變的確突兀了。男主一開始陰沉回避,不想和別人有交往,不懂溫情,對別人和自己都很嚴厲,一下子就變得干勁滿滿
整個故事在情感方面其實也挖掘得很淺,主要是劇情變化在支撐。畫面是熟悉的風格,我很喜歡,感覺非常適合情侶消閑一起看
男主覺得是希望改變了自己,是這樣嗎?露給了他希望嗎?好像很難說,不過人魚島上的初次live真的閃閃發光,讓我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兩部主題相同的電影,故事都發生在島國,而一部滿是殺戮,另一部確全篇歌舞,那么問題來了,究竟哪一種風格才能真正喚醒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呢?
感性的人一定更喜歡本片,因為其愿意相信世界本就可以永遠美好:為什么海洋和美人魚不能成為朋友?為什么不能有只剩魚骨還依然活著,將來還可以再生的魚呢?為什么掌管自然的神對人類的詛咒不能因人類意識的覺醒和自我的救贖而消失呢?
但作為一個偏理性的人,我還想問:為什么象征歡快幸福的歌舞,只能在陰影下進行呢?
這就是這部影片
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湯淺的電影,基于《貓湯》、《心理游戲》,還是很抱希望的,可是電影的前半部分,覺得有些尷尬,總給人一種要雞湯的感覺,還好漸入佳境,后面甚至數次哽咽。于我而言,除了成長、環保的大主題之外,更為動人的是以下幾處情節。
露是人魚和吸血鬼的結合體,咬了誰,誰就變成人魚,男主跟露說著倉庫里關著沒有人領養的狗狗,露開心地把一群流浪狗放出來咬了個遍,剛開始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以為她要吃狗,當看到露把他們個個都變成了狗魚時,《貓湯》的感覺立馬出來了,讓我想起貓弟弟把一只豬“殘忍”地大卸八塊,豬居然也很歡快地跟著他們,這種單純是直指人心的可怕,但在《宣告黎明》里卻變成了溫情的調調。微笑地做著看似黑暗的事情,其實出于一個正常甚至溫情地理由。
大洪水的時候,一位村民發現一只狗魚是自己曾經拋棄過的,他抱歉著求原諒,以為狗魚會來報復他,可是狗魚把自己曾經的主人救上岸,之后,它便默默離開了,游了段距離,突然把頭伸出水面沖前主人揮了揮手,露出可愛的微笑。我想,對于動物而言
“汪魚。”
擁有音樂天賦的海與父親和爺爺一同住在漁港小鎮日無町。因父母離婚的緣故,海終日悶悶不樂消極度日,沒有想去的高中,低著頭走路,吃飯也只吃一點點。日無町自古以來就有關于人魚吃人的傳說,鎮上的居民習慣把海膽涂成白色掛在屋檐下,海的爺爺經常提醒他不要出海,鎮上有個老奶奶也終日拿著矛頭指著大海。
海的同學們組建了一個名為“塞壬”的樂團,在同學們的慫恿下,海來到鎮外的小島一同排練樂曲,隨著音樂的律動,海似乎看到了傳說中的人魚……
“這就是塞壬,有兩條尾巴的人魚。”
<圖片1>
相比《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間隔四十天上映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更加主流,是適合全年齡觀看的影片。兩部作品雖同為湯淺政明執導,前者極具個人風格化,意識流畫風貫穿全篇。相對來說《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擁有一個更加連貫的主體故事,更符合大眾審美的畫風,與幾個小伏筆。
影片的角色設定方面與《懸崖上的金魚姬》類似,同樣是少年與少年人魚。故事題材方面則有點偏向《幽靈公主》,通篇的人與自然。但相比前者
關于故事的設定,在采訪到導演湯淺政明的時候,他說到:"最近我感到一股越來越難以暢所欲言的氛圍,在'如果能正常說話,原諒別人,不那么斤斤計較就好了'的心情下,我把故事設定成了'少年變得坦率'的過程。"誠如導演所說,也許生活中太多的灰色地帶,人類的感情又往往愛恨交加,所以人與人的交往中總是難有暢所欲言的氛圍。此片的感覺像夏日晴空,像碧藍大海,像雨后初晴。
『海和露的愛』因為父母離異的跟隨父親離開東京的海,和父親一起生活在這個古老封閉的小鎮"日無町"。家里有頑固挑剔的爺爺
《宣告黎明的露之歌》請你仔細聆聽,這句雖然不長卻最為曼妙的歌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