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12:44
首映:1956-12-01(中國大陸)
年代:1956
時長:12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4
觀看數:89477
熱播指數:890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上甘嶺:匠心!我們是在先輩的血淚史上,幸存下來的90后
影片以藝術再現的手法,講述了上甘嶺之戰中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頑強堅守坑道陣地,與強敵浴血廝殺,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這是新中國具有史詩品格的紅色經典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更是唱遍大江南北,經久不息。 主要內容中影片里這個故事講了美國來攻打上甘嶺,在上甘嶺只有我軍一個營的兵力,美軍部隊進行了多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下來。但我軍傷亡很大。總部讓我軍退進坑道,進去后,敵人占了上甘嶺,還在我軍的洞口建了些碉堡,只要我軍一出去,就會被打死,很快,我軍沒有水和食物
今天看了一部1956年的電影《上甘嶺》
這部65年前的電影,即使放在現在,也會讓人熱血沸騰,黑白的畫面擋不住那個時代人們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對于信仰的執著,那個年代的人們,眼里有光。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也是最廣為流傳的一段,是電影54分鐘到58分鐘的那一段《我的祖國》,歌曲有三段,運鏡也很講究:歌曲的第一段,鏡頭通過旋轉展現了坑道中戰士們的樣貌 ,交代了大環境。歌曲的第二段,鏡頭來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長城,黃河,長江,黃果樹瀑布,工廠,藍天。歌曲的第三段
大約2007年左右,我曾經寫過一篇老電影《上甘嶺》的影評,從電影情節上細細分析了當時電影中所表現的細節和編導的想法,以及有關上甘嶺戰役的歷史。
時間過去了十幾年,我對于上甘嶺戰役,又有了一些新的認知上的補充,以前的那篇影評,更像是對志愿軍精神的一種概括,但對那場戰役軍事角度的細節所述不多。
如果我以前的那篇影評以情懷為主,那么今天所寫,就是以真實為主。今天,我們就從電影和歷史的雙重角度來細說一下真實的上甘嶺戰役。
01
上甘嶺戰役的意義
上甘嶺戰役
敵人向我們又開始第十五次沖鋒了。
你必須充分地估計到困難,敵人的炮火已經把山頭削低了好幾尺了,這個你一上陣地就知道了。
張連長,你看,我們的左側是三連和四連的陣地,右側是六連的陣地,我們是主峰陣地,說起來地面并不大,東西長只有500公尺,南北寬不到300公尺,現在一寸也不少,交給你了。
好。
張連長,我不能下去啊,我絕不能下去啊。
指導員,你快下去休息吧。
我們連長,一排長,二排長,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張連長,我就不能下陣地,我躺也躺在陣地上,我要為他們報仇啊,我要為他們報仇啊
剛在CCTV6看完了這個經典老影片后,我的眼還是紅腫的,淚花仍在眼眶打轉,看著豆瓣的其他人的評論,我又哭了,忍不住,涌出來了感動的淚,在原來的淚痕上不停印上新的.....
最讓我熟悉的,導演的著力做伏筆的地方是,師長把各連領導召集到師指揮部聽取總攻布置的時候,張忠發帶著警衛員一起去的,師長拍著他的肩膀,看完地圖后說,你們先好好洗個澡,換身干凈衣服,吃飽飯,然后好好睡個覺.
可以想見,8連已經在坑道里待了24天,沒吃沒喝沒睡的日子多么艱苦......
炊事員老王進來了,熱情地拉著張忠發,走走走去吃,當地政府送的5只雞,我殺了3只,好好補,師長說,不是送了5只嗎?全殺了,給他們補補,炊事員楞了一下,明白了,很開心,很熱情推著張忠發進廚房,看見站在門口的他的警衛員楊德財,笑著說,小鬼,走啊,一起去.
現在不大會有人看這部電影了,只有這首歌一直流傳至今,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看著這熟悉的字眼,相信很多人都能不由自主的唱出那首傳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插曲《我的祖國》,即而回憶起那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上甘嶺》。《我的祖國》是詩人喬羽和作曲家劉熾合作完成的,由郭蘭英演唱。也正是達到了導演沙蒙的意圖:即便是以后人們不再記得這部電影,但仍有人會唱這首歌。
昨天看了小崔的《電影傳奇》---一條大河和戰場,說的就是《上甘嶺》拍攝的幕后花絮。
朝鮮戰爭結束后不久,1954年,作家林杉和導演沙蒙分別來到朝鮮上甘嶺,站在被炮火燒灼得寸草不生的山頭,他們被震驚了。林杉采訪了志愿軍趙毛臣,記下了厚厚的采訪筆記,就是這些筆記和上甘嶺上的焦土,觸發了他創作《上甘嶺》的念頭。同樣被震驚的還有去體驗生活的演員張亮和高保成
上甘嶺:匠心!我們是在先輩的血淚史上,幸存下來的90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