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4 19:43
首映:2015-10-30(中國大陸) / 2015-05-20(戛納電影節)
年代:2015
時長:126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英語,山西話,漢語普
評分:8.1
觀看數:40444
熱播指數:762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山河故人】賈樟柯作品,第三段故事不成立
賈樟柯的電影看過不少,最近又看了一部《山河故人》,和我同看的人昏昏欲睡,我卻覺得感慨萬分,賈樟柯的電影總是粗糙又真實,讓你看到自己的影子。
歲月是最大的小偷,以前看過一個賈樟柯的訪談,時間是他的電影中最重要的一種元素。我們在時間的流逝當中失去了很多很多,過去的朋友,親人。與其說是懷舊,不如說是懷念過去的自己。
電影里聚散的戀人,分離的母子,都是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里最最平凡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代表了世界的呼吸。回顧我自己過去這幾年的生活,多了很多的過客,他們伴隨著我度過某一段時光,卻又匆匆離去,不見蹤影。曾經畏懼別離,如今卻習以為常,相聚時歡樂,分離后珍重,就對得起這流水一樣的歲月。
距離“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在1998年憑借《小武》一舉成名,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如同諸多敢于揭露社會現實、為文藝片獻身的中國地下導演,賈樟柯一邊在國外各大電影節屢屢折桂,另一邊卻在國內經受著藝術片“原罪”的詛咒——要么影片難以上映,要么上映后票房慘淡。或許正因為如此,觀眾更應該珍惜每一次在電影院觀看賈樟柯電影的機會。
一、文藝片的票房原罪
在《江湖兒女》之前,2015年上映的《山河故人》是賈樟柯最賣座的一部電影。2004年的《世界》票房200萬(人民幣,CBO統計)
11月2日,我第一次去看了《山河故人》,當《Go West》第一個音響起,我就已經要哭了。這真的太奇怪了,1986年出生的我,90年代還只是個小學生,基本是完美錯過了迪斯科,可是為什么當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也會莫名流下感動的眼淚,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就像影片中長大成人的到樂,在遙遠的澳大利亞聽到《珍重》的時候,仿佛回到前世的感覺。
那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8、90年代,港臺與歐美文化瞬間席卷大陸,無數年輕人第一次見識到了“外面的世界”,即使他來自不知名的鄉下小鎮,長到20多歲連省城都沒去過。讀庫主編張立憲早年間在網絡論壇寫過不少文章,回憶青年時代的種種往事,后來集結成冊并取名《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曾經的迪斯科女王張薔兩年前也正式復出了,新專輯名為《別再問我什么是迪斯科》,我還買了這張專輯的磁帶,她在第一首歌《我的八十年代》里這樣唱到:“我們的愛是《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的心是《約翰·克里斯朵夫》。”我不禁感慨,我究竟錯過了一個怎樣的年代?
那是三碟連放立體聲流行的年代,聽到一首好歌就能興奮好久
看完《山河故人》的時候,出來有飄毛毛細雨,而我腦中還是過年集市趙濤表演時喜慶的旋律。開篇與故鄉相近的山西方言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就知道那根線搭上了。果然語言不僅是工具,更像是尋找同類時的嗅覺,讓離家幾千里之外每天聽著陌生的粵語的我在屢屢聽到到樂和張晉生用流利的英語吵架時只有苦笑。但我同樣想說,起名時就替他選擇了生活的父親又有什么理由在日后責怪他對故土對母語所謂的背叛?張晉生是無力的,從開篇車撞壞一角就能感到他的無力,恩愛吃餃子的背景下他是無力的,即使他擁有太多物化的財富,最后他依然選擇用買槍來掩蓋他的無力。這大概是那個極速轉型的時期帶給那代人的不安全感,人們只好用錢來抓住自己其實什么都沒有抓住的一切,而到了現在,人們依然不安,但錢變成了自然而然的方式,不再是替代品。
片子里太多明顯的“隱喻”和線索了,這大概是賈樟柯這一次票房可以稍微好一些的原因,觀眾們隱隱約約地迎合著去感同身受。脖子上鑰匙是線索,葉倩文的歌是線索,晉生的名字是線索,串起故事里兩個想說的東西
歌詞里說,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
2015年的觀影最佳給了《山河故人》,不在于欠科長一張電影票,而在于他用我最熟悉的故事套路和畫面文本,傳遞了一種人生的思考。
中國第五代導演拍的大多是80年代之前的故事,而第六代導演拍的卻是80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的故事,故事中的事物和符號在小時候的生活回憶俯拾皆是,自有一種特殊的共鳴感。
之所以說故事套路熟悉是由于采用了三段式的高考作文寫法,這是80后最熟悉的文本構架方式。電影拍人生的起承轉合,雖然故事沒有繼續往下走,但意蘊和情緒已經累積到最高點,自然也是到了散場的時候。
我喜歡電影里面每個人物的動物化隱喻。人是喜歡將不熟悉的事物通過譬喻的方式化為熟悉的方式。美國人本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先生舉過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在人認識山之后,山頂和山底就被擬人化成山頭和山腳了。而面對這橫跨幾十年的龐雜故事,導演用了動物來隱喻了人物的個性特征。趙濤的隱喻是一只狗,故事到后期甚至讓老狗穿上了她的毛衣,比喻明顯。趙濤自始自終沒有離開縣城
看了《山河故人》,有很多沒想到,比如說,賈樟柯把它拍成了一部科幻片。另一個沒想到的是,賈樟柯讓葉倩文的《珍重》和寵物商店男孩的《Go West》貫穿全片始終。
電影開頭,趙濤等人在激昂的《Go West》音樂聲中起舞;在趙濤父親(貌似老爺子是《小武》里的警察郝老師?)的電器店里,來看音響的客人掏出CD試音,音箱里傳出來的正是葉倩文的《珍重》。趙濤夸這首歌好聽,張譯隨后出門去將這種CD討了回來送給趙濤;趙濤父親去世后,趙濤兒子回國奔喪,在火車上,趙濤和兒子一起聽IPAD播放的《珍重》;2025年,趙濤遠在澳大利亞的兒子聽中文老師的《珍重》黑膠唱片,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電影最后,所有親人都離去的趙濤獨自在黃河邊,在《Go West》的音樂聲中跳起了最后一支舞。
可以說,這兩首歌在表達電影主題,推進情節發展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其他還有一些歌,比如我似乎聽到了羅大佑《鄉愁四韻》的前奏,但這一次,隨著《港囧》和《夏洛特煩惱》中的各種老歌開始泛濫,喜歡在電影中使用歌曲來傳達時代感的賈樟柯反而克制了起來
【山河故人】賈樟柯作品,第三段故事不成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