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22:32
首映:2006-10-19(中國香港) / 2006-09-06(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06
時長:108分鐘
語言:粵語
評分:8.2
觀看數:92539
熱播指數:479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放·逐”跌宕!兄弟在就是家
有點流于形式主義,比之《槍火》無心插柳的隨意,《放·逐》則顯得太刻意反而看得有些累。
當然好看還是好看的。
任賢齊意外的帥。片尾的少年合影應該就是5個演員少年影像的合成吧,少年黃sir好驚艷OωQ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里利益紛爭不休;江湖里更少不了情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歲月催人,身不由己,卻還是有人不顧一切的去追。阿和是最勇敢的,正像《黑社會》里的刀手,活的那么真,那么自我。
十一月的時候看了放逐。劇情不錯,場面不錯,控制的也不錯。演員都是黑社會或者說邊緣人的典型形象,但是大堆名角一起出現,沒有搶戲的感覺。群戰很多,基本上都是群戰,最少是三個人以上。但是感覺非常清晰,很好看。女人戲很少,但是兩個女人都成了影片發展的關鍵,所以沒有浪費之感。在影片開頭和結尾,為了應付內地審查,安排了兩段字幕,把整個計劃列為警方掌控之中,所謂放逐,也非常的符合情理,沒有剪片剪到影片支離破碎的感覺,說明杜琪峰一開始就想好了辦法,可以不破壞影片的精髓。雖然突然把黃秋生說成臥底很突兀,但是事實上影片并沒有交待任何一個人的身份,都是我們憑借一點點的人物對話拼接出來的。這也說明劇本研究的非常透徹,因為所有的情節沒有一個是多余的,聯系非常的緊密。
影片從一開始就充分說明了放逐的含義。沒有放,就沒有逐。警方要先放后逐,大飛派去的黃秋生如此,大飛如此,搶金如此。而且這是一個殺手之間放與逐的故事,并且這是我看過最多的群戲槍戰。杜琪峰一直在開創黑社會影片的新模式,這一次他又成功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
‘杜氏風格’的槍戰片總帶著一股淡定雍容的氣質,像是一個姿態穩當但舉手投足間又透漏著優雅的中年男人。
杜琪峰的槍戰片基本上都是采用因果式線性敘述結構,主題故事線很簡單,劇情不復雜,但是風格化的東西卻充斥著全篇,故事情節起承轉合的順滑,為數不多的鏡頭捕捉便可以描繪出劇中人物的的性格,優雅的慢鏡頭的槍戰,高光下的視覺對比,槍口彌漫的硝煙以及深紅的血霧,似乎都是‘杜氏風格’特有的元素。
本篇電影講述的是關乎于兄弟情義的故事。他講述的不是青春電影的少年沖動純白的情義,也不是滄桑慕老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他有點沉重,有點執拗,有點熱血,有點迷茫,更多的是訴說規矩,是兄弟之間的規矩,是香港傳承下來的規矩。
本篇電影情節推動上并沒有過快,杜琪峰導演對節奏的掌控力恰到好處,一如《ptu》里,整部片子講的是一夜尋槍的故事,但是,整部影片絲毫沒有過快的情節推進,好像所有人都很慢都很慢,但你永遠不會覺得片子拖沓,這就是導演對于整部戲的節奏把控,片子節奏松弛有度
《放?逐》,或者說所有杜琪峰電影的主題和含義,絕不是對所謂兄弟情義和黑社會的描述上,真正應該發掘的是,杜琪峰用哪種形式表現了電影的文本意義。與傳統的形式和內容的關系相反,在這里,恰恰是敘述主體成為了表象,而形式成為了內在的張力,甚至對形式的解讀,提供了顛覆字面含義的可能性。
杜琪峰在《放?逐》里延續了其一貫的慢鏡、長焦、對稱結構視圖的特點,當我們把目光投向他的其他作品,包括《槍火》、《PTU》和《文雀》時,我們總能看到形式的重復,但關鍵在于不能僅僅把這種重復當做是老套的縫合技巧,而是把它當做更深層次的征兆——正如在文學藝術中反復出現的風格意向一樣,揭示著內容的非自主性:正是敘事內容和形式結構之間的間隙,維持了杜琪峰影像風格的同一性。
典型的杜琪峰式動作場面都是靜止的,恰恰是在程式化的構圖和畫面中,才表現了整個情節發展的巔峰,傳統電影的懸疑是剪輯的產物,通過對立形象的交替出現,伴以鏡頭規格的變化以增強情感的沖擊力。這種剪輯過后的鏡頭鏈接實質上是情感的“倍增”
“放·逐”跌宕!兄弟在就是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