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看到倪萍是在汶川地震的賑災晚會上,她素顏出場,捐了100萬,不知道這個數字對于在場的很多當紅的明星來說是什么數字,但對于這個離開電視已經很多年的大姐來說,寄托的不僅僅是一份感情。
倪萍,曾經每周的綜藝大觀都會看到,那是覺得她很做作,只會催情。離開許久以后,再看她的電影,卻又覺得很近,就像身邊的親人,一個很普通的承受了無數苦難的中國女人。
談不上美麗,只是用真情去演戲,這是我看到的美麗的大腳。

想想當年袁泉得金雞百花的最佳女配角時已經很久,現在倪萍都不知道變成了什么樣,而袁泉都成了人妻事業也很成功(袁泉在這部電影里竟然叫夏雨,雖說跟老公一個名兒吧,但估計是意在給這個貧窮落后而封閉干旱的地方帶來新的濕潤的氣息)。《美麗的大腳》里倪萍扮村姑的感覺比蔣雯麗好多了,一個城里人,一個鄉下人,兩個天差地別的對比。張美麗的身上的表現一直都是農村婦女純粹為孩子的思想,幫張夏老師洗衣服,想讓夏老師不吐到處找桔子皮,為了電腦找趙面粉寧愿喝酒,因為自己曾經失去的孩子所以特別為張老師打掉孩子可惜而處處關心,想把城里的志愿老師給留下,只是為了這群孩子,而在夏雨身上的細節點反而不如張美麗來得明顯,只是一會兒就感動了,過程刻畫得不夠細膩。張美麗是成功的,在愛情上,王樹愿意為了她受老婆打,而另一邊,夏雨和劉志鵬的愛情卻是不成功的,劉不能理解夏,在最終夏帶孩子們來北京后決意離婚;在孩子們身上他們都是成功,至少回北京時孩子們都舍不得她們,夏雨才會一狠心一揮手“都走”。沒有張美麗也沒有夏雨

《美麗的大腳》電影中的一點感悟:為什么陜西留不住人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