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0:49
首映:2017-06-10(中國大陸) / 2016-04-19(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年代:2016
時長:9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0
觀看數:65542
來源網:三年影院
錢小華作品,馬小書 | 《內心引力》:成功來自于自己的定義
這更像是一部面向渾渾噩噩、從沒考慮過轉型的上班族和正為夢想努力,不以盈利為目標但求做自己的創業者的紀錄片。
如果你恰巧處在這兩類人中間,正躊躇是否該辭職,或想學習如何創業,那恐怕會很失望。這部片子里,對于創業之初的艱辛幾乎只用一兩個鏡頭帶過,更沒有各種的矛盾,紛爭。作者展現的,不是一個人如何成功或是因何失敗,而是一種追尋夢想的狀態。創業之路順風順水,磕磕絆絆抑或波瀾不驚,在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業者們無不享受著追隨內心引力的過程。導演想表達的,也許就是"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片中每個人的故事都很難說是有頭有尾,甚至有些創業人只是單純地展示了創業的成果,顯得生硬甚至像是廣告。片中最讓人感慨之處,也許就是中國班夫山電影節的TINA所說的,很多人在做之前都在想,這么大的活動,一定是大型公關公司才能做,但她一個人做起來了。可她卻也無奈,幾年之后的現在,自己有了一個團隊,卻依然要事無巨細無不過問,當初做了多少事,現在依然要做多少事。
在昨天的觀影結束后
《內心引力》是MINI發起的紀實電影,通過兩年的跟蹤拍攝,記錄了七位獨立品牌創始人的創業故事。起初認為創作者會為MINI充當外來發言人,會喪失作者性。然而,MINI沒有干涉創作,創作者也沒有強化商業,而是貫穿于品牌創始人們對于夢想的堅持與自我感召。我相信,這也是MINI品牌自身所堅持的。
創業者們來自不同領域,面臨不同階段,有迷茫有困惑,不變的是他們所堅持的理想主義。盡管有的人已經做出了一番成績,比如「例外」和「方所」的創始人毛繼鴻,「雕刻時光」的創始人莊崧冽等
一排四個人,正襟危坐地準備看部嚴肅的紀錄片,看完發現是個喜劇。
此前很多觀后感里都用到了諸如“熱淚盈眶、淚流滿面”等關鍵詞,但我們幾個也算經歷過一點事兒的人還真的沒有抓到淚點,反而忍不住陣陣大笑。所以我擔心,此前的評論或許會誤導一部分觀眾,讓他們誤以為這是個沉重的東西。然而,有分量,卻并不沉重。
片中的創業者們乍似勢單力薄、困難重重,可骨子里一丟丟的自艾自憐都沒有,反而是堅毅果敢、不易受挫,那種兼具小感傷而又冷峻向上的心理,無疑是現代“不愿自我放棄、自己成全自己”的年輕人最具魅力的表徵。不讓焦慮的更焦慮、沒有找到出路的更找不到出路、不給別人的情緒添堵,到了一定年齡,覺得這是一種美德。
之所以說是喜劇,是因為那些來自民間、農民順嘴溜出的神對白,真的不是職業編劇人為加工可以造出的笑點。比如張老大就是一朵奇葩,總拿一些大詞兒來修飾自己的小日子,但我們特愿意看他一本正經、內心執拗地“胡說八道”;再比如鄉村書店開業、錢老板請老農喝咖啡的那場戲,甚至比很多喜劇片更喜劇。
紀錄片的魔力就在于真實,從一開始慢慢鋪墊,到循序漸進地漸入佳境,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想看到這些創業者們能夠粉墨謝場,但到最后導演用字幕給了我們更多遐想的空間。把文瀚是否能堅持下去,因為那種生活真的很苦,不知道他是否有家庭?能夠追尋自己內心的感覺去開創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就是奢侈。
個人覺得每個創業者的背景故事還可以再挖掘,這樣出來的效果能讓我們更體會到創業者是怎樣從原來的生活轉變為現在的創業者,為自己的夢想買單,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大徹大悟追尋內心!
瑕不掩瑜
作為南京人,對錢小華和沈志軍有一種親切,也有一種敬佩,更有一種向往。他們的引力,吸引我來到《內心引力》。
從影片中的七個人身上,我能感受到力量,不僅僅是熱愛,更是讓幻想落地的執行力和選擇自己道路的魄力。他們讓人看到獨木橋旁的林間小道。
然而,就影片來講,可以感受到努力營造的氛圍感,但于我而言,一個對傳主知之甚少的觀影者,影片的割裂和破碎感就很明顯。同時,關于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以片段的只言片語,只能讓人管窺蠡測。
影片雖免于雞血式的口號,也不算很有文藝腔
錢小華作品,馬小書 | 《內心引力》:成功來自于自己的定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