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受李欣頻課程影響越來越深,現在觀影也會越來越脫離于劇情、情緒渲染,去打開視角看電影的多元“生活隱喻”。
今天刷完了《天地明察》,幾個點還是挺讓人有所啟發的。
一、善用不同領域的思維模型
一般來說,大師很少參與“本領域培訓”,想到她們往往是借用不同領域的思維模型來填充自己探索的議題。
比如,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反復提到,他的投資邏輯是由數學、生物學等模型做根基。而李欣頻經常是從大自然、動物生命演化里提取課程寫書的靈感。像我身邊一位敬重的互聯網咨詢顧問前輩

《天地明察》
正和中國文化的其他許多方面一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也曾對古代日本造成過重要影響。
天文學作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最為發達的學科之一,也曾得到日本的引進和吸收,在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支配著日本天文學的發展。
大體說來,其歷史可以分為兩大時期:十六世中期之前為第一個時期,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后期為第二時期。
本片講述的是第二時期,即寬文元年(1661年),第四任幕府將軍,德川家綱(1641年8月3日—1680年5月8日)治下重修歷書的故事。
家綱任職29年之間,將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下令禁止殉死,并將父親家光的武力政治改為文治政治。
當時,片中主人公,時年22歲的二世安井算哲(其父名安井算哲,因此其被稱為二世,后二度改名,終為“渋川春海”),是一個喜愛觀測星空、測算日晷的青年。
繼承了已故父親翹楚的棋士之名,更多的人稱呼他為「安井算哲」。出身不錯的世家,12歲起天天的工作就是佩刀“登城(武士上班的說法)”陪“老中(上司)”下圍棋。早已厭倦了棋中勝負的他更鍾情于數學演算
完美!《天地明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