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17:20
首映:2017-05-21(戛納電影節) / 2017-10-13(美國)
年代:2017
時長:112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0
觀看數:37361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邁耶羅維茨的故事》每個在原生家庭受傷的孩子都需轉過的這座山
我不知道,看到亞當和本的名字是該大笑,我覺得人到中年這哥倆越發有種我特么在干什么狗屎事的感覺。其實還好,現代社會里面故作輕松隨意的對白一點都不比商業電影里的字字珠璣,會有很多沒作用沒意義的時間真空用來煩躁。當你們相互交流尋求關注然而實際又自說自話得不到重視后,相信我,你的故作鎮定只會讓你更焦慮。
邁耶羅維茨的故事,是一個很家庭的電影。
由于父親的管教方式,使得Danny和Jean受到了忽視,而他最為關注的Mathew也因此而感到壓力劇增,最終開始對于父親的管教方式有所反感。
作為獨生子女的我,確實很難與之共情,但是而且由于我爸媽的放羊式教育,使得我雖然是集中收到了他們的關注,但是壓力也不會特別大。
但是,整部電影下來,對于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當邁耶羅維茨因病住院,甚至病情惡化之后,三姐弟能夠對于先前生活的反思,以及對于過去的釋懷,放下之前的不悅,欣然開始新的生活
我想象,演員們如何在拍攝現場用心記住每一句臺詞
我也猜想,他們在拍攝時如何流利地將臺詞悉數念出
不然如何解釋還沒等前一個人的話講完,后一人的話
已然蹦出嘴角:好似每一個人都擁具了一種語言天賦
能夠不假思索地展示那種超出常人的反應和表達能力
這是為一種文本編織,還是鮑姆巴赫創造喜劇的方式:
一本正經的胡言亂語,還要配上莫名其妙的過度音樂
人物只有抽象的剪影,變身成發聲器官。它既然已經
拋棄自然化:比如父親重病在床,還能不避諱地搞笑
何不進行一種戲劇化的建構
上帝對我們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得以出生;
而卻也是不公,生來所獲取的天分、資源、甚至同一家庭中父母的愛,都有所不同,所以你總是在這里或者那里覺得委屈。
正如同本部影片當中的大兒子丹妮、女兒瓊,相比同父異母的弟弟馬修而言,一直被父親當做“二等公民”。而這竟然不是主觀臆想,影片中處處顯示出父親把他們當空氣。甚至在瓊被“性侵犯”,他們的父親也依舊在夜以繼日的打球。
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直到人到中年,瓊一直是個邊緣化的人,似乎沒有喜好、沒有存在感,而整部影片中父親涉及到她的談話,只是短短幾個字“有同性戀傾向的瓊”;到最后,在一段時間的家庭療愈時光之后,她才顯露出活潑和表演的愛好。
大兒子丹妮,明明有音樂天賦,卻也并沒有發揮,甚至從來沒有工作。居無定所,過著看似一個loser的生活。他的快樂與歌唱,只能在最親近的人面前表露,甚至作為討好父親的方式之一。而“沒有膽量”,是他沒有發揮天賦的重要原因。
所以,兩個被邊緣化的孩子,長大后的人生,也是邊緣化的無價值感、無存在感。
相比丹妮和瓊
剛開始的30分鐘差點放棄,太過瑣碎、含糊的嘮叨讓人難以入戲,鮑姆巴赫這樣的開頭是比較冒險的,但也使他的風格更接近于歐洲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導演而區別于美國的,還好影片后來漸入佳境。本片從內容上講更接近于《魷魚和鯨》而非后期的《弗蘭西斯?哈》或《美國女主人》。鮑姆巴赫和伍迪?艾倫一樣植根于自己生長的土壤,感悟于庸碌和瑣事中那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而視而不見的細微。影片中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思維節奏,他們的談話永遠不在一個節拍上,話語可能只是外放的內心獨白
《邁耶羅維茨的故事》每個在原生家庭受傷的孩子都需轉過的這座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