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17:19
首映:2014-10-24(中國大陸) / 2014-07-25(美國) / 2014-08-06(法國)
年代:2014
時長:89分鐘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法
評分:7.4
觀看數:83066
熱播指數:1205
來源網:三年影視
超體:細膩的動作片 這是在搞siao嗎
至此有一部牛逼哄哄的電影誕生了,從宣傳到我看電影前的一剎那,我都以為這不過是一部女超級英雄電影而已,但是這的確讓我失望了,可是迎接而來的確實從未有過的驚喜。如果你曾經好奇人類是怎么來的,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有靈魂還是只是腦細胞產生出來的,人類大腦開發到極限會成為什么樣子。這部片子更適合那些平時喜歡思考從何而來,從何而去的觀眾,因為它不是一般的科幻電影,或者說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假設,也可以說是造神,既然我們不知道大腦開發到百分之百是什么樣子,也就無從吐槽這根本不可能,因為這件事都沒有根本可說。
恭喜啊Luc Besson,還是好會講故事!
本片延續Besson先生最喜歡的女性主角復仇故事。Miss Johansson可惜演的呆癡不靈。
1 片子結構有著Besson一直的特徵,虎頭,絕對前三分鐘抓緊眼球。好看極了。然後,後半部份鬆懈。但是,這一次的鬆懈並非劇本和故事的鬆懈,而在於支撐一部科幻電影中所援引的科學部份,難以完整敘述,且最終可信。在這個角度,本片存在《HER》一樣的問題。於是觀影者的質疑隨著劇情的進行逐漸上漲,說不通嘛。對,科學部份說不通。還是軟了的科幻。但若以動作片類型結構去要求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部爆米花魔幻片,連科幻片都算不上,里面的理論根本就不能支撐影片自圓其說,完全就是天馬行空
大家可以看看《彗星來的那一夜》,那真的是一部好的科幻片,有理有據的,反觀超體,只讓我覺得很扯。。。。。。。。。。。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部爆米花魔幻片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部爆米花魔幻片,連科幻片都算不上,里面的理論根本就不能支撐影片自圓其說,完全就是天馬行空
大家可以看看《彗星來的那一夜》,那真的是一部好的科幻片,有理有據的,反觀超體,只讓我覺得很扯。。。。。。。。。。。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部爆米花魔幻片
可以用四層結構來透析 Lucy。
一、作為表象的所處:高度勾連
電影的場景設定在臺北。在極富華文韻味的酒店(我印象中是叫”晶都“?)前,美國來的夜店咖Richard和Lucy要把手提箱交給韓國大佬。在美國上映的Lucy中,酒店前臺與大佬的對話是中文,且沒有字幕翻譯。而韓國黑幫之間的對話,自始至終也沒有翻譯配音,沒有字幕。也許前臺的中文對白還能被揣測出來,韓國黑幫之間冗長的對話必定有大部分信息是不被理解、未被傳遞的。這就形成了非常滑稽的一幕,觀眾被刻意設置的阻礙隔在了全部理解電影信息的大門之外。三個國度被擠進一個賓館房間,三種語言不被理解的交互碰撞,這是不是對當下所處的一種捕捉與描摹呢?
誠然,那個被提爛了的Globalization是切切實實地發生了。然而,高度勾連的表象之下是對信息把握的失當。其實,即使是操同一種語言,在同一個文化環境之下,又有多少信息得以準確傳遞?人口在地理上的聚合、移動,造成的并不是信息的共享與傳播,而是一種互不理解的”眾語喧嘩“。而電影采取不翻譯的呈現,或多或少諷刺了這種令人尷尬的結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露西死了嗎,沒有,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I AM EVERYWHERE”。問題在于你能不能理解她的存在方式?人最終是會死亡的,有無數的人和故事去描述了那個世界,可是也沒人回來告訴過我們那邊是什么,究竟是以一種更高階的方式存在還是虛無縹緲哪里都是無處不在還是去了什么別的地方?我覺得唯一能做到這點的就是死后火化再樹葬或者海葬,因為只有這樣,無論在空氣里在水里,無論是你呼吸還是飲水,你都能深深體會到這個詞"I AM EVERYWHERE"。石頭也是哪里都是,標語也是無處不在,他們也做到了永生,但也許時間會告訴我們值得去銘記的人,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真相,也許時間永遠無法告訴我們真相。
超體:細膩的動作片 這是在搞siao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