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07:47
首映:2005-12-29(韓國)
年代:2005
時長:119分鐘 / 12
語言:韓語
評分:7.1
觀看數:80654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關于《王的男人》
孔吉是一個嫵媚的男戲子,古代社會里總要有扮演女人的男人,孔吉就是一個。
和長生都是貴族的家奴,因為偷了一枚戒指,長生替他頂了罪。當然這是長生自己說出來的,電影中的長生一開口就是臺詞,所以我確定這其實是一部講述戲劇社會功能的嚴肅電影,很佩服韓國人把電影語言運用得收放自如。
這里邊的所有人都像矮了一截,尤其是戲子,戲子是賤民,所以被皇帝養起來簡直就是禮教大忌。然而養了戲子的皇帝也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當他在戲劇中看到了真相,唯一能做的就是大開殺戒。在電影里,真與假,戲與現實,似乎混起來,似乎又涇渭分明。
于是,這是韓國人拍的一個講述“戲劇本體論”的電影。故事很凄美,里邊假面戲劇班子的表演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那些很粗糙但是很有生命力的劇班,想起了唐代的歌舞戲,參軍戲,《踏搖娘》,甚至宋雜劇。可惜我們做不出一個這樣的故事。
不能和《霸王別姬》比,盡管我同意導演有學習和致敬的成分。《霸王別姬》是兩個人折射京劇的半世榮辱,京劇是古典藝術的精華。而和中國成體系的戲劇文化比較
王男的前身是《爾》,是以孔吉為主角的戲劇。戲中的孔吉與電影中非常不同,電影中更趨于完美,卻失之不夠豐滿,戲劇中因權欲滋長野心的孔吉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李俊益的《王男》選擇以長生為主體敘述故事。大概有導演自己的情感角色投射在里面(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導演和長生似乎是同一類人,理想遠大,視野開闊,雄心萬丈,卻無可施展。《黃山伐》中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和關注,反美反戰情緒的宣泄,無不展示著他的視野不只是電影,他要表達和傳遞的信息早已經超越了電影。對奧斯卡及美國的文化霸權公然表示反感甚至反對,和長生對強權的不屑一顧如出一轍。而長生只是個戲子,李俊益也只是個導演,與他們所反對的力量相差太過懸殊。由此一種追求自由的悲壯之美就產生了。當然,扯了這么多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導演為了自我表達而放棄以孔吉為敘述主體,反而成就了孔吉虛幻的完美,對于孔吉的塑造更多是在唯美上下工夫,超凡的美貌和演技成就了JUNKI的2006。
相對于長生,我對孔吉更加感興趣,不只是因為外貌。長生這樣的人其實很多
如果有來生,你還愿意做戲子嗎?
長生:愿意
孔吉:愿意
程蝶衣:愿意
段小樓:……
阿西吧,突然有被虐到!
閑話不多說,我們來看一看《王的男人》這部電影。
其實,單從愛情這個角度看,影片圍繞著孔吉、長生與王之間的愛恨糾葛展開,經典的老三角模式,其情節設置上也是狗血和三觀齊飛。
按豆瓣網友的話說:爛到家了。
然而,在“腐”這方面,這部影片很好的展現了東方之美的意蘊,若即若離,曖昧朦朧,看破不說破,與西方的同性電影根本不在一個世界。
而這,也是我為什么如此喜歡這部影片的原因
當年韓國的票房冠軍,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挺普通的一部戲,除了李俊基的細眼和白牙,沒感到這部戲的力度有多強。
隔了這么多年又看了一次,編劇倒是挺穩扎穩打,沒有什么浪費的情節和鏡頭。
燕山王也是韓國觀眾熟悉的人物,強調了他對母愛確實的心靈偏激,以此轉移給了孔吉,帶著同性戀題材的王與戲子,這在當時的韓國大概也是個突破吧。
編劇說自己唯一的遺憾是把寫的露骨的王和孔吉的情節都刪除了,而他偏愛孔吉,導演更偏向長生,也使得二者的戲份最終平衡。三個主角-王和兩個戲子,從頭至尾都沒有什么個性的變化,只是在命運里等待著未知的獎勵和懲罰。嬉笑怒罵玩的大膽,煽情的臺詞也不吝嗇,韓國人喜歡又哭又笑作品的特點暴露無遺。
服裝和場景做的唯美,難怪那么多人因此迷上李俊基呢。
此片不是從哪個角度都值得一看的電影。但是影片的結尾卻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都值得一看的結尾。
四個主要人物的意識在長生和孔吉躍向空中的那個瞬間驚人的一致——無外乎一種自我毀滅、旁若無人的意識。這種程度的自我毀滅所能帶來的震撼是強烈的。
在千軍萬馬即將撞破宮門的時候,影片中所有人物最后的表情幾乎都是一種怪異的笑。燕王的略帶神經質的笑里有一種陶醉,綠水看似嘲弄的眼神,嘴角卻掛著滿足的笑?是什么令她感到滿足?可以想象千軍萬馬闖進宮后她的命運,她可以逃,可是她為什么不逃?長生和孔吉作為小丑的命運在這一刻也有了戲劇性的轉變。在此之前,小丑可以嘲笑人生,但不能夠游戲人生。而在此之后,他們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能夠表達自己的感情,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們已經不再是別人手中的玩偶。
摘下面具后,人類的愛或者不愛還有什么關系嗎?有意識地選擇自我毀滅,或者無意識地走向自我毀滅——讓我們來看看這四種不同的自我毀滅吧。
綠水的自我毀滅是一種滿足。可能也帶著某種自我覺醒
關于《王的男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