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03:44
首映:2023-11-24(中國大陸)
年代:2023
時長:131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云南方言
評分:0.0
觀看數:18283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我本是高山”導演根本不懂什么叫女性
你只看到一位光鮮亮麗女性的離開,卻看不到那個短頭發女老師的堅守,以及專門從外地回來支援的“雅瑟”。
甚至你也忽略了,有個高高瘦瘦的“精致男孩”,選擇第2個離席,從此再也沒出現在學校。
你只看到所謂“丑陋”的酗酒母親,卻看不到她對女兒的愛,自己愿意為此洗心革面的“美”。或許她需要的,只是有人扶她一把,而她,等到了張校長。
當然,你也忽略了,片中“最丑陋”的,是那對父子,張老師口中的畜生和老畜生。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沒有那種女性全員美好,男性全員黑暗的電影,這不現實。
首先關于你是怎么把張校長創辦學校的經歷寫得那么無厘頭完全不顧她的信仰、把酗酒父親改成酗酒母親、不能上學的女孩子改成自己不去的這種爛事我就不說了,具體想要知道的在微博上搜一下就能看見,我只是專門來給你打一星而已。
選在我生日這天放映這種爛片真是太晦氣了,所以我很生氣給你打了一星,沒辦法啦我也不想的,可是大環境就是這樣我也打不了其他的分數,就像你所謂的“社會環境拍不了重男輕女”一樣呢,既然我們都有相似的經歷那么拿到一星你就忍一忍吧,我相信你會體諒我的對吧^_^
看完點映,很多點想吐槽,那么好的張桂梅老師的事跡被蠢導演糟蹋,拍成了一灘莫名其妙的玩意兒。
首先情感刻畫不深刻。張老師的老公(胡歌)真的刻畫太多,整場戲她老公和她恩愛的戲感覺加起來都占了三分之一。我不禁發問,女人的精神動力、偉大信仰一定是要來自于某位異性嗎?
有一場懷孕女老師(付春盈)和張校長吵架的戲,女老師說張桂梅教這些女學生是為了逃避她老公去世的現實、需要陪伴所以才傾注心血在學生身上。張老師也不辯解,后面鏡頭一閃又立馬接一段差不多一分多鐘張老師和老公跳舞的戲
昨天看了電影《我本是高山》。很感動,涕淚交流。
但該片的口碑卻兩極分化。
罵的說改 面目全非;捧的說深受感動。
知道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但事件背后的事實真相并不了解。
僅根據影友講述的內容談談我的感想。
據說、事實是支撐張桂梅校長的是她信仰共產主義,而電影里卻表現為他丈夫的愛;
據說、事實上酗酒、家暴的是父親,而電影里卻變成了母親;
據說、事實上很多男教師受不了艱苦的條件、紛紛離職,而電影中卻表現為女教師紛紛離職……
雖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做些改動未嘗不可
我只想看張桂梅和華坪女高,你拍一對什么東西啊?既想講重男輕女,又想講女人自強,不要因為家庭而失去自己(當媽的那個老師因為生了孩子,海清對她說你更是你自己),可是張桂梅和她的學生們你都沒講好,你講這些干嘛啊?這碰一點,那碰一點,主線故事都沒講好,就高一、高二、高三 三個單薄的面呈現出來有什么用呢?他們奮斗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努力呢?
還有片中的臺詞“我都知道高一有幾個談戀愛的”,這句臺詞的含義是什么?如果是想出現同性話題的話,我還是那句話,主線故事都沒講好,你這碰一點,那碰一點
我們身處于后真相時代,沒有共同的“真相”,只有共同的“視角”。也許編劇真的把酗酒者的角色由男轉女,但透露出的“女兒當自強”的呼喚卻更加振聾發聵。
站在我的視角,我看到的是張桂梅女士將身陷泥潭以酗酒逃避現實的母親拉出來,帶她去學校看她女兒,就是讓她知道女性也可以有光輝的未來,并給她開始新生活的希望(讓她來華坪女高食堂工作)
張桂梅女士說:“一個母親的愚昧,會導致整個家庭的愚昧。一個女性如果讀了書,有了文化,拯救的是整個家庭的未來。”編劇的改編,正是對這句話的完美詮釋
“我本是高山”導演根本不懂什么叫女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