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影片應該改個名字,就叫激情燃燒的巴黎圣母院。讓看的觀眾一個個激情燃燒不已。
從頭到尾充滿著讓文保窒息令消防心梗的各種無語事件!
我說的不是電影,說的是巴黎圣母院失火。現在算是明白為什么法國是革命老區了,我一個中國人看得都要揭竿而起,更何況是法國人。
巴黎圣母院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法國的精神象征。世界上還沒有哪座建筑,既是宗教圣地,又有世界名著,還是名勝古跡。一個為法國國王加冕的主教座堂,在三重buff疊滿的情況下,居然能失火?這個事情本身就很離譜!

看的時候一人包場了,看得對廢物法國人火冒三丈。
前面可以說是安全隱患大合集Be like燃燒的煙頭,破舊的電線,隨手放置的易燃易爆品,顯示錯誤起火地址的報警器,沒怎么培訓就上班的安保人員,消防車出動行人車輛不讓行,到場發現消防栓年久失修水壓不夠,調船去搶救結果有水閘,云梯不夠高從外省調堵在路上,高科技巨人滅火機器人是廢物……
還有所有圣物藏品用的鑰匙保管,有800把鑰匙在一個人手里,起火時候那個人在凡爾賽,等他經歷波折趕回來拿到正確鑰匙進去搶救荊棘王冠的時候,忘記保險箱密碼了

Notre-Dame On Fire, Jean-Jacques Annaud /出門溜達,看到電影《燃燒的巴黎圣母院》導演讓-雅克·阿諾很熟悉,就去看了這部電影,驚覺巴黎圣母院著火事件已經過了快四年。當時還挺關注和痛心的,但之后也再也沒有關注修繕工作了,看這部電影重拾起了當時的感受。因此即便拋開電影拍攝水準、畫面等等因素,這也是一部很有價值的電影。好像是之前聽梁鴻講過類似的話,新聞報道能讓人第一時間關注到事件,而書籍電影等文藝作品有延時性,雖慢人一步,但能讓人對有價值的事情銘記更長時間。想來確實是這樣
“燃燒的巴黎圣母院”克洛伊·茹阿內領演,一座城市的價值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