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德國電影節中,我最想看的一部電影,就是馬蒂導演的《光芒漸逝的年代》,恰好這部影片,昨晚被選為南京站放映的開幕影片。100分鐘看下來,感受頗深,寥寥數語,言說其中一二。
影片的劇情設定非常奇妙,時間和地點放在了1989年初秋的東柏林。熟悉德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正是柏林墻被推倒、東德這個國家從地球上消失的前夜。導演借助于一個大家族的家長威廉·普維萊的90日生日聚會,來展現大廈將傾之前東德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作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和曾經創造出不朽功勛的革命英雄,威廉的生日聚會可謂非常盛大而熱鬧,國家行政學院院長、當地監獄長、秘密警察負責人等悉數到場,然而聚會中的種種景象和征兆,仿佛都指向了當時東德身處風雨飄搖之中、難以維系的狀態。威廉跟自己的太太夏洛特之間彼此嫌棄與敵視,他的兒子烏米澤與夫人伊琳娜之間也是貌合神離,父子兩人各自都有心儀的情人,跟自己的妻子可謂是同床異夢。威廉盡管仍然為自己的革命功績而驕傲,可他非常疼愛的孫子薩沙偏偏在這個時候,叛逃去了德國

以生日宴會這個方式把國家與社會的政治相關人員都集中到一個封閉空間,從一個家庭的視角去看整個國家。人物性格的刻畫鮮明,甚至每個人物都有具備輪流上場的故事性,人物關系的安排都有著黑色幽默。故事情節隱喻十足:桌腳的斷裂導致餐桌坍塌,神神叨叨的母親在最后走丟,都象征著一個國家的危險直至倒塌。

起初被題材吸引。柏林墻倒塌前后發生在東德一個家庭的故事。小切口展現時代變遷的故事一向愛看,個體的復雜性可見微知著,窺見一個時代的真實。
情節亦充滿吸引力。從深秋清晨薄霧中的東德田園風光進入,將所有沖突濃縮在一次生日宴上,每個人物都飽滿鮮活,細節充滿隱喻,生活雖依然維持著體面,曖昧而不乏真摯的多元人物情感,卻是那個暮氣沉沉的年代里難得躍動的力量。
有形的柏林墻倒掉,無形的隔閡在27年后依然沒能徹底消弭。來自東德的導演,將視角重新聚焦回那段歷史,但他坦言

光芒漸逝的年代:索斯藤·默滕領銜,再見,蘇聯;再見,斯大林的時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