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大部分人都將它定義為“私電影”,并稱贊它的細膩,可對于我來說,正是由于它太私密太細膩了,導致我在觀看的過程中總是感覺自己在窺伺別人的私生活,甚至有種負罪感,尤其太過直白的拍攝手法和現場收聲的白噪音更加深了這種負罪感,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渲染這部紀錄片的“溫情”色彩,這部紀錄片從頭到尾都在提“愛”,但我一點愛意都沒有感覺到
【但并沒有說紀錄片不好的意思】

“我生了小孩兒后,我女兒每天看我都很開心,我每天看見她也很開心,雖然我四十歲了,但是我希望我的媽媽每天看到我也會很開心”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鼻子一酸。
就算覺得自己的母親不愛自己,她也站在她的角度去考慮,是母親不知所措的想要逃避過去不堪的回憶。就算母親不知道為何會把自己送到親生父親手中遭遇到性侵,也依然會對母親說我知道你很辛苦,我還是很愛你。
原生家庭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有段時間總是思考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怨恨過他們在自己身上并不是那么好的烙印

二十分鐘前看完,到現在還是沉浸在悲傷的情緒里。這是一個導演在探索母親的秘密的同時,也慢慢把自己的壓抑攤開來給母親看,跟自己和解的過程。有些東西真的太復雜,很難去評價,有時候我們一陣子之后再去評價,有時候我們只能看著他,說不出話。(導演黃惠偵,監制侯孝賢,配樂林強,朱天心在特別感謝名單里面)

紀錄片《日常對話》
你要如何與自己的生活和解。
“我的媽媽是同性戀”,那她為什么要結婚、生小孩。她討厭我這個小孩嗎?
“媽媽,你討厭我嗎?”
“我不討厭你,是你一直討厭我。”
黃惠偵用溫和的話語,提出尖銳的問題。跨時18年的記錄,在黃惠偵自己成為一名母親后,她才“驚覺自己得把故事真正做完”。
媽媽帶著她和妹妹逃離了家暴的父親,按理說相依為命的三個人應當親密,但母親只把溫柔的一面展現給女朋友們,甚至對外宣稱兩個女孩是自己領養來的。這是母親給自己畫的一個夢境

好看!《日常對話》影片 框架分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