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20:19
首映:2014-05-16(戛納電影節) / 2014-10-22(法國)
年代:2014
時長:115分鐘
語言:希伯來語,法語,阿拉
評分:8.2
觀看數:29250
熱播指數:918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訴訟》高能預警小心內有大量情節描述
去年戛納導演雙周又出一部佳作,其實完全夠資格進入主競賽,畢竟這對以色列兄妹導演已算是戛納嫡系人馬了,自處女作開始前后三部作品均順利入圍。其實這部《訴訟》作為這個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篇章,劇中不少細節都可以追溯前兩部的情節,比如《芳心迷蹤》里的提到的夫妻矛盾,以及《七天喪期》里壓抑的家庭氣氛。導演的作者風格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這部之所以能引起矚目而大獲全勝的關鍵在于選取了一個極為有利的角度:法庭。所有戲份均在這個壓抑的小空間里展開,法官、控辨雙方律師、原/被告,以及證人的設置充滿了強烈的社會現實隱喻。室內戲的場面調度相當出彩,開頭用律師的身軀作為割裂夫妻雙方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更不必提之后多場審問證人的精彩場景。其次,劇本的編寫相當貼近現實,盡管只是一個社會新聞般的肥皂劇,但貫穿始終的揪心懸念卻讓人喘不過氣來。女主角的命運在一場場的審問過程中讓人看得不禁嘆息,與強烈同情感并存的則是對以色列當今婚姻制度、道德宗教、男權社會等現實問題的思考。導演處理時間流逝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太過壓抑的一部片子,全靠語言來推動情節發展。因此,女主的裝扮,發型等細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男主為何不肯離婚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壓在我胸口,連一個觀影者都即將崩潰。考慮到近期的事,在兩性關系中,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冷暴力,對我來說這就像凌遲一樣,好與不好行與不行都應該通過交談有最終結果,而不聞不問就是一個變態所能做出的最大的折磨。影片五分,但我不會推薦給別人,自己也不會再看!
鑒于我的長評《離婚訴訟和科斯定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16628/被打入冷宮,我只好破天荒地為一部只看過一遍的電影去寫第二個影評。
電影名Gett,其實是猶太教法庭的離婚認可書,或者離婚授權書一類的東西。因為太多影評無視以色列和猶太教的婚姻現實又輔以太多臆想和主管判斷。所以,我想先提一下以色列的猶太人的婚姻法和婚內性別情況的現狀。
猶太民族確實歷經男權社會,即便現時現刻說以色列人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也符合現實。然而猶太民族有其特殊性,即便在男權社會的時候,猶太民族也有母系氏族的特點。典型的,只有當你的母親是猶太人時,你才會被認可成為猶太人。反過來僅僅父親一方是猶太人時,子嗣是不被承認為猶太人的。所以,實際上,以色列的女性地位并不如部分影評顯現地那么不堪。而猶太民族又極其地尊重婚姻關系,并且嚴苛地規定一些雙方義務尤其是強調男方的義務,如下
1.與妻子同居,不可分開。
2.履行婚約中所規定的經濟義務。
3.具有保障妻子生存的能力,給妻子提供住所和衣物。
4.妻子生病,保證送其就醫
嚴重直男癌的愛情觀,既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但他折磨自己是活該,折磨他人卻是不該。而這個女人生活在一個婚姻不自由的國度,也是可憐。影片的所有情節全部發生于法庭,雖是刻意的設計,還是略顯得單薄。由對話撐起來的情節有很強的雕飾痕跡,卻又缺少擲地有聲的警句。片子的主題是清楚的,但在清楚的主題背后,它所要批判的東西卻又過于宏大,導致電影本身與之相比,反而顯得渺小,甚至無助,這不得不說,削弱了它所應該要表現出的力量。(巾城)
影片是在電影節上看的,確實是一個高逼格的文藝電影,盡管成本極低,但是調子一氣呵成,表演極具張力,敘事技法也很成熟的文藝片。
片子的內容已經有很多影評有了詳細的描述了,這里不再贅述。
導演以一種向猶太宗教法庭控訴的姿態,營造一個可憐女人形象,通篇攻擊著猶太法庭的各種問題。毫無疑問,她是成功的。在豆瓣影評里,觀者幾無例外的站在導演一方,一遍同情這女主的經歷,一遍抨擊猶太宗教法庭,更有甚者則化身西方法律體系的代言人。
導演的塑造太成功,造成大家已經全然不顧故事里的那起離婚訴訟的沖突源點根本與猶太法庭毫無關聯。
再來回顧一遍這起離婚訴訟。一方想要離婚,一方不想要離婚。這是一道難題,對于猶太法庭如此。放諸世界上任何一個法庭,難道立即給予離婚就是偉光正的了?
沒錯,婚姻的名存實亡的續存確實對女方造成了傷害,但是在片中,婚姻的這種狀態和可能出現的離婚預期也給男方造成了的傷害,生活狀態完全被打亂,甚至坐了牢。導演將觀者的視線引向了婚姻生活對女方造成了多大損失
《訴訟》高能預警小心內有大量情節描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