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6:03
首映:1974-12-28(日本)
年代:1974
時長:82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6
觀看數:80218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伊豆的舞女》一之宮敦子主演,邂逅在青春回憶里
對于山口百惠之前完全沒有什么印象,只是因為看了這部劇然后搜索關于她的消息,不得不說的是,這個神奇的女子,真的是越看越美。
昨晚上又一次重溫這部劇,當然又讓我淚眼婆娑,正如電影中阿熏的媽媽所講的:“誰不希望在年輕的時候有這么一段美好的回憶呢?”我想,所有看過這部劇而被勾引眼淚的觀眾,一定還是相信愛情的,至少還是愿意相信世上還是會有如此純潔簡美的愛情的。
所有朦朧的感情都必定是美好的,隔張紙觀情總比赤裸相對時更能夠讓人心動。不說戲外,只說戲內,不說她的完美婚姻,只說劇中想的而得不到的美麗。
驚艷,第一眼看到這部劇,第一眼看到阿熏,第一眼看到川島,滿滿的都是驚艷,本以為這部劇該很難令我完完全全地看下去,因為實在太早的劇了,因為我怕根本欣賞不了,但看到他們的那一瞬間,這些顧慮都統統消失,一個眼神,一個笑容早已俘虜了我。
亦舒曾經這樣評價林青霞:一個女子,美成這樣,而她自己卻全然不知。這句話,我想放在山口百惠,或是阿熏的身上,一樣奏效吧。一個沒有什么文化
若不知《伊豆的舞女》如此清新脫俗,就不會發現時光網上的這張海報如此媚俗可惡。十五歲的山口百惠在片中的無數驚艷微笑尚歷歷在目,明眸皓齒淺笑怡人,簪花輕搖步履踏云,單純善良熱情可愛,如此美麗的銀幕初綻明顯是左邊的好過右邊的吧。
影片改編自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說,來源于川端康成年輕時的一段真實經歷,那個令他念念不忘的舞女更被他稱作“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雖然這名舞女的真實身份無從考察,但她的氣質總要和山口百惠的氣質不相上下吧。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而是朦朧愛慕的萌芽
和我差不多年齡的人當中,可能有不少都記得從前中央六臺周日下午會放一些國外的經典電影,而且是原版無字幕的。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電腦和DVD的存在使很多人習慣了在不甚大的一方屏幕上看電影,在十幾二十年前,電影就是電影,電視就是電視,當然前者也可能出現在電視上,但這樣的情況可說鮮見。
或許因為鮮見,或許因為三浦友和的出現,還是個孩子的我就懵懵懂懂地坐下來開始觀看。《伊豆的舞女》。這部1974年的電影作品以黑白的形式記錄下了兩個年輕男女燦爛的某一刻,那時候的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臉上的線條明凈得讓人心折。我年紀尚小,沒有讀過川端康成的原作,更聽不懂日語,好在這片子有早期電影鏡頭敘事的鮮明風格,對白甚少。所以,我就在一句話也沒聽明白的情況下看完了它。青年坐的船開走的時候,少女揮動手帕的身影在他的視線里越來越小,手帕漸漸變成一個小小的白點,固執地烙在影片中的“我”和作為觀眾的我的眼底。
現在想來,那是一次很奇怪的觀影體驗。電影院的作用在于依靠巨大畫面與強烈音效把人迅速置入比較專心的“場”
電影里的少年形象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男主一個是撿到女主掉落紙鶴的那個男學生,兩個人都是單純又美好的形象。反觀那些中年男性的形象都那么油膩不堪,甚至很惡心。可見男孩老了以后也變成了“死魚眼睛”。
原來以前日本演藝人也和建國前的中國一樣,屬于下九流,不為人所尊敬,社會的最底層。然而在最底層的女性活著更為艱難。女主好友的死叫我想起《姐姐妹妹站起來》那部電影,是講舊社會妓女的悲慘生活的。這個女孩究竟死沒死呢?還是沒死就已經裝入了棺材我不得而知。掙的錢僅能糊口,又哪來的錢看病呢
今天看過了電影里《伊豆的舞女》,里面青澀的初戀,讓人感懷。大學生乘船離開,小舞女在渡口拼命揮手的那一幕,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雖然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故事,但卻能勾起我們的感觸。獨自旅行的川島邂逅了純真的小舞女阿薰,正如我們在人生中都有很多次偶然的相遇一樣。那些我們遇到的人是不是也在我們心底激起過波瀾,是否也曾難以離開忘懷呢。
甜美純真的山口百惠,就像一朵開在深山中的小菊花,當川島要離開小舞女時,舞女偷偷地躲在一邊哭了,很難過的哭。突然就想起李春波的《小芳》,“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你和我來到小河旁,從沒流過的淚水,隨著小河淌……”曾聽一個長者講起他的知青歲月,他在下鄉時遇到過一個可愛的農村女孩,女孩總會偷偷塞給他很多東西,他也給女孩幫過不少忙,兩顆心在那個年代有過輕輕碰撞,走時他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然而回城后,卻受到了各種外界觀念的影響。工作的忙碌、城鄉的差距、現實的戶口問題,是難以跨過的高山。幾年后,他和一個城市姑娘結婚了。許多年后,等到孩子長大,他才向周圍人講出來
ZZ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7d64e0100k9sf.html
《伊豆的舞女》是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小說根據川端康成本人1918年在日本伊豆半島旅行的親身經歷改編,最早發表于1926年《時代文藝》,迄今為止已經被6次搬上銀幕。小說和同名電影中“我”與小舞女“阿薫”唯美、淡雅、純潔、朦朧而令人嘆惋的初戀與愛情故事曾感染了無數讀者和觀眾。各個版本電影中所共同塑造的“阿薫”的形象成為了電影中女性形象的經典,《伊豆的舞女》本身也成為了小說改編為電影的成功典范。
無論是《伊豆的舞女》小說原著還是同名電影,都已經有很多人進行過大量的分析和品評。但是還未見有對電影《伊豆的舞女》最著名的兩個版本進行比較的文章出現。而且國內對于各個版本電影《伊豆的舞女》的資料中有一定的錯誤,流傳甚廣。本文將對其進行一定的糾正。除了對比這兩個版本的電影以外,也會以電影和小說原著進行部分對比。當然,這并不說明什么,因為改編自小說的電影,與原著的相符程度并非是電影成功與否的絕對標準。
《伊豆的舞女》一之宮敦子主演,邂逅在青春回憶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