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08:32
首映:2007
年代:2007
時長:91分鐘
語言:贛語 Gan
評分:9.3
觀看數:55503
熱播指數:47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遙望南方的童年》:一場生澀粗糲的拍攝,一個真實殘酷的故事
《遙望南方的童年》
說實話,我很難去感同身受體會到留守兒童的生活。我一歲就被太太撫養,那時候父母在村里辦了一家小工廠,沒有時間照顧我,不過每年也能見到,再長大后,父母去北京打工(距離家300公里),不過一年也回來兩三次,其實我并這塊有過多的印象。因為奶奶家、姥姥家、太太家都在一個村里,我基本每天都是亂竄,對了還有大姨家,有個比我大6個月的表哥和我一塊玩耍,我每天想的都是今天要玩什么。太太是真的很喜歡我,對我的照顧可以說無微不至,所以我小時候被養的胖胖的。我想:對于留守兒童來講
電影有一些美化易老師這個角色的地方,還有一些也許是為了通過審查不得不做的妥協。但在中國的大語境下面,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假大空橫行銀幕的今天,這已經是很有良心有勇氣的作品了。
出于工作需要,我也曾訪談過一些打工者,曾與他們一起歡笑、感嘆、憂愁、流淚。但與這部電影比起來,我感到自己做的還是太少,太浮躁。這讓我覺得羞愧。我深深知道做打工者題材是如何不易,將之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更加不易。為這部電影,我向導演易寒致敬。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片子,需要像易寒這樣的導演
一部豆瓣9.4的中文非紀錄片。不是它有多逆天,而是它直面真實。
導演易寒把留守兒童叫做廢墟上的花朵,而片中的廢墟正是他的老家江西宜春。圍繞一個開了幾個月就被迫停業的幼兒園,我們看到了賠錢開園還不得不替人養娃的鄉村教師夫婦,一心出去打工后來被幼師職業吸引的女生,智力低下勤勤懇懇的拉車人,天天在村口遙望南方的男孩,生而不養將嬰兒四處托付的父親,回家探親但已無法與女兒相認的母親……留在村里看不到希望,走出去意味著骨肉分離,這是多少打工人不得不面臨的抉擇。
1、之前對那種記錄農村生活的紀錄片很感興趣,但看得不多(沒找到喜歡的紀錄片)。這部片子我覺得也有點類似于紀錄片吧,只不過是有劇情的,我覺得還蠻好看的,值這個分數。
2、這種描述鄉村教育(雖然只是幼兒園)的片子揭露了當前落后地區教育落后的現狀:除了教育資源落后之外,不少大人都非常不重視后代的教育。片中易老師這個幼兒園能招到學生,部分原因就是包吃,讓人覺得“劃得來”....
3、除了教育問題,還有就是養育問題吧,感覺不少家庭是生而不養,造就了“留守兒童”的現象。像片中的秀秀
留守兒童。樸實的一部電影。更像是紀錄片。太真實了。好電影。流淚了。
易明堂像我大舅。他也是農村教師。襯衫褂子皮帶還有掛著的鑰匙串。一模一樣。哈哈。
坨坨也好可愛的。給狗背了黑鍋。坨坨07年四五歲,今年18歲了吧。
師母雖然叨叨著錢啊什么的但是真的是很善良的人。接受了文才的小寶寶。
善良的人有好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長大。
00代還有這么多留守孩子,他們想要走出去真的很難。我見過太多了。教育質量的差距有的時候更多的是家庭的眼界上。十幾歲初中不讀了要去打工,十六七歲談戀愛
“前面就是南方,從這里一直往前,一直往南走,在天邊的那個地方”
--大山深處的鄉村教育,沒有什么多么精彩酣暢的情節,卻是一個平實溫情,充滿真摯人性的好劇本
初由外出闖蕩,效仿超級女生不成,趕來過渡幫忙,又以幼師為志的中學小妹,以及用一輛板車拉來的一群群小朋友,湊成了一座臨時開張的啟明星幼兒園
有一個愛在村口大樹底下,張望親友何時歸來的小男孩,也有父母回家又分居,本已隨父,但在這大多青年背井離鄉的小村落,又成無人看管的一個小女孩
后來的后來,小妹回去讀書了,幼兒園不能再辦了
《遙望南方的童年》:一場生澀粗糲的拍攝,一個真實殘酷的故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