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42962
救贖嗎?——《黑幫暴徒》
一部優秀的影片除了導、演得當、情節流暢之外,是要放到當下的政治語境中考量的;而一部偉大的影片更反映著影片的政治預見性。所謂文藝是為政治服務的。“黑幫暴徒”是一部優秀的影片而不是一部偉大的影片。雖然它獲得了去年奧斯卡的什么獎,離譜的是國內引進的時候據說在影片片名上出現了分歧,稱“黑幫暴徒”片名暴力云云,真是不知所謂!改成“救贖”似乎就天下太平了,看來和諧社會真的只要在文字上動動手腳就既和又諧了。沒料到票房的反映又不好,嗨,該啥都沒用。不過同志們還是少看得好,不要到時候富人區的綁架案一多又說是同志們都看了“救贖”的原因造成的,這可就對不起這部優秀的奧斯卡影片了。
雖然我不是那么喜歡這部影片,可我真的挺替這部影片可惜的。這改名的主壓根就沒將這片子看懂,這哪是救贖!分明就是貧富兩個階層赤裸裸的對抗!要想憑這幾聲嬰兒的啼哭來解決社會面的沖突無疑是吃人說夢。
是什么造成所謂“暴徒”?按照影片的構思是肯定“人之初,性本善”的立意
原來有這么多救贖的故事在上演,跟地域沒有關系,跟膚色沒有關系,跟種族沒有關系,跟年齡也沒有關系。唯一有關系的,就是你需要有那么一個觸點,讓自己頓悟,然后發現,是的,是時候改變了,是向別人證明,我也有人性的一面的時候了。
貌似看過很多類似話題的東西,包括前幾年的《肖申克的救贖》《撞車》,還有同名為《救贖》的凱拉?奈特莉出演的文藝片。肖申克的救贖很立志,等待希望等待光芒和圣潔的自我解脫;撞車的話題很零散,卻讓人印象深刻,暗夜的氛圍總能射出一線光;凱拉?奈特莉的那個救贖由一個踽踽而行的老婦人講出,童年記憶的老木屋滿是燦爛的光,有戰爭,卻只是回憶的點綴,并不足夠深刻。如今看到的這部救贖,產自南非,從頭到尾,節奏緊湊,無非是想告訴你我,我們都需要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或者,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們可以做好,或者總不至于像現在這么差。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沒錯的,就這兩句話。
我并不喜歡將我們如今成人的行為都歸咎于年少時候的經歷,但許多時候,我們又的確需要給自己一個說法
昨天晚上看了這部電影,
覺得這小子不是漸漸的回復到人性的真善,
而是內心深處就保留著人性,
才能在偶得一小BABY的情況下,
被喚醒了那份感覺,
哪個人愿意做刀頭舔血的人,
如果能過安逸的生活,
沒有人會放棄,
今天殺了一個人,
明天就變好了嗎?
那也是有條件的,
有些人照樣手段殘忍的對待任何人和物。
本質不同而已。
渡可渡之人。
這部戲觸動了我的神經, 是它所說的人性。
有時候, 我們常為了錢或是工作, 令自己的眼中沒有了某一些的東西, 如對人的憐憫、關懷、生命的意義或是你存在的目的。當你什麼也沒有, 是否真的什麼也沒有呢。世界, 不會為你一個而轉, 而是你如何去幫助這個世界去轉, 或是盡你所能去令事情變好而不是變壞。
"只要我的手感受到溫暖, 對於我的人生已經很足夠"
救贖嗎?——《黑幫暴徒》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