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60331
“麥兜故事”還可以做夢的年紀
看麥兜系列的每個電影都會很傷感 就是發自內心的難過 麥兜小時候天真無邪 充滿夢想 可經過成長后 就變成一個肥肥的 不一定有力氣的中年大叔 誰有何嘗不是呢 也許麥兜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 他的經歷與我們是相同的 人總要有夢想 萬一見鬼了呢P.s.每次看到麥兜和媽媽我真的覺得好難過哦 麥太太真的很好 她很愛麥兜 細心呵護他 在另一部電影《麥兜我和我的媽媽》里 媽媽每次都買麥兜抽中的彩票 雖然麥兜是豬手 每次都恰好避開 但麥太太卻堅持要買兒子抽中的彩票 后來騙麥兜他們真的發財
完全無法將麥兜的故事當做一場喜劇來看
并且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一個故事與喜劇會有什么關聯
麥兜最大的理想就是馬爾代夫的旅行
可是家境的貧寒使得麥太太只能用香港一日游代替了他的夢想
麥兜尚且年少
香港一日游非常的開心
他只是一只單純快樂的小豬
資質甚為平平
沒有錢,連夢想在現實面前都可能就會被偷換掉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現實
并且在強迫我們接受現實的殘忍
也許夢想對于麥兜來說
就像是那一道永遠點不到的魚丸粗面
但是即是沒有錢
卻還是能夠享受到一些金錢所不能夠帶來的快樂
比如那一條麥兜以為是從海底抓住的其實是麥太從家里冰箱中帶來的魚
比如麥兜在巴士上吃的以為是飛機餐的午飯
為了麥兜的這一份幸福感
作為旁觀者
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像這樣
安靜的陪他在夢里微笑
而不是告訴他
就算很努力的把藥水喝完
夢想終歸也只是夢想
現實還是現實
努力并不是在所有的條件下都能夠換回想要的結果
在麥兜長大后說了一句話:
“那不是缺陷,是你不再在夢中。”
長大后的大朋友麥兜告訴我們
一直都想寫這個評論。
這部片子從初二那年,到現在,看的感覺非常不一樣。
昨天考中國文學概觀,里頭有一道題:論蘇軾的《定風波》和《前赤壁賦》里頭反應的思想對現實生活的意義。
而我滿腦子的都是麥兜,是麥兜這個孩子。
紙包雞雞包紙,豬腩肉,臘鴨和垃圾……是我初二時覺得很有趣并且背下來的臺詞。
而現在整部片子仿佛只剩下這一段話:拿著個包,我突然明白,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真的沒有。不行,就真的不行。沒魚蛋,沒粗面,沒去馬爾代夫,沒獎牌,沒張保仔寶藏,而張保仔也沒有咬過個包。原來蠢
“大包再來兩籠
大包再來兩籠
大包再來兩籠沒關系~~”
紙包雞的點想到周星馳的無厘頭
圣誕節的火雞
“裊裊白煙和奇異的焦味撥動了星星 烤箱嘰嘰滋滋 嘰嘰滋滋 就像天使預早送來的福音一樣”
“火雞的味道纏住舌頭上的每一個味蕾 爆發 纏住 爆發”
“火雞的味道 在將要吃和第一口之間 已經是最高峰了”
一只巨大巨大的火雞從圣誕節吃到端午節,再多的花樣和吃法----哪怕是紙包雞包紙包雞----也會吃膩。當麥太悄悄將剩下的火雞扔掉的時候,麥兜的美夢和噩夢同時結束了。
麥兜后來知道
“麥兜故事”還可以做夢的年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