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你愛人的時候,槍不要離手”,這是1968年那場著名五月革命的學生宣傳口號。時年13歲的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看著大哥哥大姐姐憤怒的沖上街頭,以激進的姿態反越戰時,不免坐立難安,更何況,在那個五月,后來成為其人生事業引領者的新浪潮導演們,相應學生罷工,讓當年的戛納電影節停辦了。革命來得快去得也快,美軍還在轟炸,中國還在下鄉,民謠繼續歌唱,學業還得繼續,一切都沒改變。而那些沒在“適齡”之際趕上大時代大事件中的少年,還有一小撮繼續摩拳擦掌,誓要完成師兄師姐們未圓的社會主義理想。
因此,在我國八九點鐘的太陽們通過《勁舞團》和陌陌把妹扣仔的40年前,以張曼玉前夫奧利維耶為代表的法國八九點鐘太陽,卻念叨著毛選語錄、胡志明思想和格雷戈里·柯索的詩歌,帶著涂鴉瓶、宣傳冊和燃燒瓶,奔向“勞逸結合”的同一主題。電影《五月之后》的開場,安置于五月革命3年后的1971年,被反暴警察驅散的學生們,疲憊的奔向居民樓里隱藏,其中注定有著多對共同患難的“革命情侶”。吻你愛人的時候,槍不要離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場場波瀾壯闊的青年社會運動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它不僅在極短時間內席卷了世界各地的大學,而且迅速擴大到工人階級,引發了世界性進步運動。
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五月之后》講述的是法國學潮“五月風暴”之后,幾個青年男女在追求藝術道路上的真實經歷。一群在戰后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卻站起來反抗一個剛剛經歷了欣欣向榮的社會。這是人們關于“五月風暴”的粗略印象。
六七十年代經歷了戰后各國經濟迅速恢復后緩慢步入了滯漲階段

【五月之后】似有若無的青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