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61635
女獵鷹人:這個小女孩,憑什么有神獸守護?
這段文字于我并非一段影評。
片子結構竟然和六月二日我的構思一模一樣。六月二日和一位拍紀錄片的好友聊 他的新片gu,關于他的片子結構提出了兩個建議。其中一個的建議和本片竟然高度的重合
首先 有一個大場景的交代之后。 開篇幾組鏡頭展現的是獵鷹人七年之后放飛他 的鷹。旁白介紹哈薩克族人有個規矩,就是七年之后要放飛他的鷹,讓他回歸自 然。刻畫了人和鷹的分別場景。體現出獵鷹人和鷹的關系——一種相依為命的深 厚情感。也是本片啟承轉合中的啟。在構思中,把鷹換成gu。刻畫人與gu的 感情。
《女獵鷹人》似乎是一部很多方面都不太完善的紀錄片,但意外的是觀感很好,特別是作為一位女性。從家族世代獵鷹的傳統到阿爾泰山下的生活再到女孩在父親的引領下成為千百年來第一位女獵鷹人,故事敘述非常清楚,沒有強烈的沖突,配樂全程用了sia的《angel by the wings》輔以一些民族音樂,乍一看挖掘的點都不是很深入透徹,頂多做到了美化的記錄。
很多人詬病這部電影并沒有強調女孩作為“第一個女獵鷹人”的困難程度和沖突感,但其實跳出這個女性題材的圈套,也許強調傳統環境的重重阻攔才是非必要的
The Eagle Huntress [ 2016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五佳紀錄片之一,提名17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紀錄片講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爾泰山區的13歲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襲了幾百年的傳男不傳女的風俗,跟隨父親學習獵鷹,并成為地區"獵鷹節大賽"首位女性參賽者的經歷。]記錄了獵鷹女孩的成長,但同時也做到了對現代性問題的反思,它并沒有直接的對問題進行論述、質疑與辯駁,而是單純的在表現,通過向我們展示獵鷹者、獵鷹、與自然三者的關系,來呈現出一幅人、生物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這種和諧關系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是難以找到的。
草原上人們的生活是由草原的生態環境決定的。由于蒙古高原地處東亞季風區,降雨量的多少及地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這便決定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冬夏草場之區別,這一順應自然的行為帶來的必然是自然慷慨的回饋,在冬夏草場之間有規律的游牧,牧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為牲畜獲得充足的草料,繼而獲得充足的肉制品與奶制品。同樣的,在《北方的納努克》影片中,反應的也是以主角家庭為代表的的因紐特人
跟上狼的腳步,追逐獵物的身影,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職業:獵鷹人。幾個世紀以來,獵鷹人訓練兇猛的老鷹作為自己的武器,這些鷹長期和獵鷹人生活在一起,捕捉山林中的野兔、野狐和其他猛獸。
而最著名的獵鷹人,可能也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獵鷹族群,他們是生活在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等地的哈薩克人,他們獵鷹的能力世代傳承,依靠草原的自然環境,放鷹狩獵成為重要的謀生手段。
哈薩克人常說,世界上有笨馬、笨牛,但是沒有笨鳥。獵鷹人從小開始訓練訓練老鷹的技巧,而這項傳統技術通常傳男不傳女。
紀錄片的力量和美,就來自于真實,這部片子真的拍得很好,我們看到了壯美的西北草原雪山,粗獷樸實的游牧民族,廣袤的藍天和大地,雄赳赳氣昂昂的獵鷹。影片的拍攝手法也很好,配樂很贊,而高潮的地方也很抓人心,尤其是最后獵鷹和狐貍的搏斗也看得人很緊張。其實紀錄片往往很少有特別大戲劇沖突,它的著眼點就在于真實,記錄者就是要客觀地讓觀眾自己去感受。
很多人說這是另一版本的《摔跤吧爸爸》,其實我在其中并沒有看到多少女權色彩,我也很不喜歡把什么事情都扯上女權,我看到的只是一個開明的爸爸
女獵鷹人:這個小女孩,憑什么有神獸守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