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6081
《一年級生》蕩氣回腸!不要再為了所謂的未來了
最讓人淚目的一幕是老年人一路奔走到了政府,脫下衣服,遍體鱗傷,展示自己的傷痕只是為了能挽回女校長。好在結局是女校長回來了,男主也能夠自己認識簡單的字,從而兌現了艱苦奮斗得來的教育權利。
即使影片整體的色調很晦暗,但這確實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影片。非洲處于水深火熱的掙扎中,民族獨立,國家解放,擺脫殖民國家的統治,是多少起義,多少條生命的摧殘才得來的呢,但國家解放后,老兵卻被遺忘被遺棄,連基本的人權都得不到,這是何等的悲哀,幸虧男主沒有放棄,以他為榜樣的人正在崛起
學海無涯,有教無類,這些的四字成語都可以套用在《我的八十後同學》(The First Grader)裡頭。無可否認的是整部電影都很有張力,充份的揭示了「沒有抗爭,那有改變」的道理。這個「改變」在電影裡是可以有兩個解讀,第一是八十四歲的老人馬魯格對學習的執著,在整件事裡是如何牽涉到整間學校裡的每一個人物。第二就是肯亞從過去到現在的國家歷史的變遷。電影把這條路線從老人的過去與現在緊扣在一起,透過老人穿梭過去的回憶,見證新世代的誕生,讓國家得以進步、穩定地發展。
在電影世界裡頭,老人的敬業樂業,不斷的嘗試的確為觀眾傳遞了正能量,證明到學習是無分年齡的,特別是他可以與一群小孩同坐在一起,沒有架子,這是做人的一份沉實與謙虛。飾演男主角的老伯是如此的有生命力,他的雙眼是多麼的有神。除了要注意老人的角色外,不可忽視在片中的女性角色—珍妮老師。
珍妮老師在電影裡頭是有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她既是學校的話事人,也是在這個教育平權的運動裡推開了第一步。奈何在電影的處理上對女性的角色相對是有所忽略的
給學生播種什么就能收獲什么。
卡卯寫5的方式,如果用現代科學的診斷可能是讀寫障礙,有了診斷,有了羅列的應對條目,卻沒有了那個人以及相處過程中的快樂。馬里奧告訴他:“一個人有著長長的脖子,大大的肚子,5字上面帶著帽子。”這個數字是會動的,是鮮活的,這種交流是愉悅的。正如,珍妮老師教小寫的“a”的時候會說“先是胖胖的,然后是瘦瘦的”。這是孩子的語言,孩子喜歡的方式,最終孩子得到的不是填鴨式的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愉悅、想象,還有對生活的美好期待,這不才是教育嗎?
自記事起,我們就會知道終究是要上學的,初中、高中、大學,好工作,死水一樣的軌跡,幾乎感覺不到創造性。你也可曾想過,在人生最美好的20年,也可以去愛,可以愉快地去享受知道的快樂,可以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收獲更多?
接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這并不是指我們要按時按點的上學,而是享受學到新鮮知識的喜悅。
84歲上小學,為了追求自由
一個非洲老人家,到了84歲,還去上小學,學讀寫ABCD和1234。
這讓我們這些遠遠比他年輕的人汗顏。我們都很著急,上學時候恨不得跳級,恨不得成為神童,十幾歲就上研究生,而研究生最好是兩年制,當然一年制更好,早早畢業后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然后結婚生孩子。不然過了35歲,很多單位和公司就不錄用你了,甚至在一些公司還會辭退35歲的人。總之,人到中年,就應當在穩定的工作崗位上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等待退休。退休后再幫忙帶孫子,現在計劃生育放開了
對于我這種正在求學路中的年輕人,馬魯格的故事無疑是信念一般的存在。
人有很多種,自然便生出形形色色的路。我性格上人文關懷多一些,向往接受更高更好地教育。對目前接受到的教育不滿足,有更多的渴望,也許是我看這部片子后認同感更大的原因所在。
讓我感受頗深的鏡頭并非是他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說的書中自有力量,也不是他為主席展示身上的傷疤,而是他先后被學校拒絕,賣掉本已貧窮的家中的雞買校服,然后自己縫紉改裝,帶著一點滑稽意味的出現在上學路上的一系列鏡頭。老人是智慧的,在面對上學之路上的層層阻撓,他總有辦法化解,或者說已經不是單純化解問題,而是你只要心到了,就沒有什么問題再是問題,一切阻撓在老人的執著那里都不堪一擊。這便是我眼中最奪目的地方。
電影里老人第一次徒步進城時對叫他上車的司機喊我沒錢,這個鏡頭也讓我為之一振。我向來非常敬重老年人,因為他們身上有很多只有經過歲月打磨才會顯露出來的東西,我渴望的東西。比如坦誠淡然和堅定踏實,這些都不是大多數年輕人所能完全恪守的,我也不能免俗,所以更為看重
原來純凈的學習的味道曾經這樣過!
學前班、小學、初中、大學~我們太容易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忘記了曾經愛過戀過,忘記了個中快樂幸福,記得了太多的煩躁痛苦~原本對學習的抱怨大家默認的開玩笑的調劑,卻突然有一天人云亦云的變成了人生的全部。忘記了那一點點接近這個世界靈魂的喜悅,我不是在說學習沒有壓力,我想說我們能保持一下與知識一直初戀的感覺么?
最近有朋友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到底有什么用呢?每一種思想有自己的路線,互相矛盾交叉又相互融合成長,倒是能把好好一個人莫名其妙地變成瘋子~~完全不能轉換成生產力,又賺不了錢,貌似也把不了妹。。。。這些把人變成二愣的抽象的東西不接觸也罷!
他固然所的過于放肆。我當時卻也一時語塞,但有一種被蔑視的感覺。現在想來真傻,誰告訴我們,我們收獲的就是一個個文字本身!所有留下的一個字一個字的內容的東西不可能像鏡子一樣都變成我們自己的,前人亦沒有對后輩有活得更好之外的深意。他們旁敲側擊的一切的一切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神奇的希望。
有關希望真的是太美的事
《一年級生》蕩氣回腸!不要再為了所謂的未來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