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編劇寫劇沒大綱的嗎?不考慮考慮對人物的挖掘和塑造?只會瘋狂引發沖突我真是看膩了。
陪我爸看的劇,想到哪說哪。飛燕一女子翻山越嶺渡黃河去探監,說一人去就真一人去?你倆窯主在家我看著也不干啥正事啊,獄卒給路費不要我還能接受,算作人物塑造和推進劇情的一方面吧,結果非要走山路,你心真大。還有那個葉鼎三自己燒瓷瘋魔了結果女兒去抵債讓我罵了好久,大女兒去抵債拜托妹妹代替自己嫁給賀青又惡心了我一把,那幾集干脆沒看,回來問我爸鄧葉兩家結沒結親我爸說結了

看這部電視劇屬于偶然
作為一個河南人,對鈞瓷我確實不太熟悉,但對從小聽到大的豫劇很耳熟。
鈞瓷的一窯萬彩令人驚嘆,陳寶國的演技那是沒的說,剛強、堅毅正如其名叫焰生,就如滾滾烈火一樣熾熱灼燒著這片千瘡百孔的大地和瓷片。
印小天我是見過的,當然著沒什么,那個時代的無奈和憤恨是歷史的悲哀,開封府以前是河南的省會,后來隨著鐵路發展遷到了鄭州,現在的開封依舊充滿歷史的滄桑感和大宋留下的悠悠古韻。
河南無需正名,這部大戲里的每一個人物都很鮮活,但劇情頭緒偏多,有些還是沒交代清楚

賀青這個角色,家里人有難的時候他永遠不在,要么永遠幫不上忙。平時表現得自己槍法多準,但友軍犧牲前他的槍永遠開不出來。整天滿嘴大義,卻又從來都保護不了對自己重要的人,讓人覺得窩囊。反觀賀晨這個角色,一直守在父母身邊,凡事跟他爹一起扛,行為一直以義為先,到社會上卻被欺辱,被拔掉刺又插上刀子,死前從來不被別人甚至父母待見,讓人覺得冤枉。與其一直神話賀焰生,抬高(實際上沒半點屁用的)賀青,不如讓鄧紹光在日本敵人入侵后堅守民族信念,最后英勇就義來得更能體現主旨

片中有關鈞瓷的情節都很好看,,男女感情戲很老套,啰嗦,基本快進,有些人物在情節中有始料不及的感覺,岳紅的出場讓人一下子想起了白毛女和原野里的地主婆,恐怖的感覺,誰成想是一個極好極好的當家人,還有她的兒子鄧明軒的出場與結束,都很出乎意料,只是結束的太可惜了,賀晨這個人物很精彩,還能詮釋的更飽滿些,整體片子剪接的有些地方突兀,但也可以忽略不計,少些男女的感情戲就更好了,如果要求不太高,這片子值得一看,年輕的女演員選的都不好,表演也不出彩,女演員都太丑了,柴婉芬的扮演者李正彥琦一副僵尸牙尖鼻子 太恐怖了,她的戲基本都是快進不看,李小冉的面相就是苦像,難怪很多年半紅不黑,見過真人,跟屏幕上截然不同的長相,真是巴掌臉,也不丑,但在鏡頭里真是不漂亮,男演員的表演都很出彩,吹喇叭的土匪扮演者馮雷,留下許多惋惜與傷感的鄧明軒的扮演者孫一明,,陳寶國近幾年的戲才脫離了大宅門里的白景琦,曾經也是許多年里的表演都是一個調調,近三兩年的戲就好太多了,能詮釋出不同人生里的人物

劇中的賀青亦然是革命者,可他的作為實在不可茍同。一臉嚴肅滿口說教大道理滿天救國救民不離嘴邊,你看:六姑替他擋了子彈/飛燕在他眼前與鬼子同歸于盡/弟媳在他身邊被敵人強暴殺死/弟弟在他眼前刀劈仇敵被亂槍打死/老爹賀窯主為救他與敵人同歸于盡,他所有的親人都死在他的眼前,他做了什么?沒有,就是安然無恙的活著賣他的大道理。看到這里我實在是忍無可忍,這就革命者?用親人的血染紅自己?用親人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勝利?所以我認為賀青的人格是該劇中最不能容忍的其他人物形象都比他高尚甚至柴旅長都強于他。這是部好劇/賀青是敗筆!是革命的恥辱!

大河兒女:河南鈞瓷的故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