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22481
擺渡人:這部戲還坑了一個人,就是葉清
就不討論劇情了,因為它也不是電影。
旁白比對話多了一百倍,對話里也有一半不是人話,一個半小時的旁白無非換著體位射雞湯。酸文一鍋,貼標換瓶,可以在里面截取一個月不重樣的臨睡感言,然而,都是放狗屁。
電影拍不下去,請大牌演個MV錢也能賺到,張嘉佳基本上就打著公然調戲觀眾的嘴臉。選歌標準是什么?為什么報復社會拍兩個小時?明明故事已死,燒點紙錢,上面來點語錄就好了嘛,偏偏賊心不死,前言不搭后語的制造了若干尷尬的謎。同時,致片里所有腕兒,問問你們演完后還敢看嗎?
愛情,不是傳銷道具
本來就不喜歡張嘉佳,也絲毫不關心這片,但因為朋友圈里有《擺渡人》片方的人,所以我不知不覺看了2個月的密集推廣圖文。觀其聲勢浩大,神乎其神,我決定不管怎么著,還是得去看看。
散場的時候,坐我左側的女士對她老公說:我覺得還行!這片兒挺適合大眾的,不適合那些事兒逼的專業人士。這話挺莫名其妙的,聽那意思,他們既不是專業人士,也不是大眾。可能他們是六耳獼猴吧,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你就說挺適合你自己不就完了,干嘛說挺適合大眾,誰批準你代表大眾了?
《擺渡人》的爛已經不是新聞了,據我有限的觀影經驗,和此片境況相似的,只有2009年葛優主演的《氣喘吁吁》和2013年的《富春山居圖》,都是不尊重電影的新人導演闖的禍。
這三部片子各有各的爛,但無論是《氣喘吁吁》還是《富春山居圖》,至少你知道里面的人在干嘛。
再看看《擺渡人》,一群智障,到底在干什么?全片用了一個多小時,僅僅告訴我們每個人物的背景設定——為情所困。
人物是否單薄,是否腦殘咱先不聊,張嘉佳的愛情不需要理由,ok
1.
他最后還是決定追隨她的腳步,前往下一站。
姚槊坐著凌晨五點的火車,離開了上海。在火車啟程的一瞬間,上海的一切變的如此模糊,也許是因為早晨大霧的關系,他已經開始忘記這里的一切,就連他平時最喜歡去的牛肉粉店,他都已經記不清是要搭地鐵七號線還是五號線。
一座城市假如沒有了她,就是如此的無趣。
他曾經掙扎過,為了她放棄自己現在奮斗爭取來的一切,值不值得。但是,忘記一座城很容易,記住一個人很難。
在下一座城,他還能找到他最喜歡吃的那碗牛肉粉,與她一起分享。
等等,我知道你想問什么:比如,主人公是不是健忘?是的。雖然說人每次回憶自己以前的經歷(尤其是味道)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回憶作出一點下意識的篡改(這就是為什么人永遠吃不到自己小時候吃的料理的味道),但是我至今仍然記得我第一次在蘭州吃蘭州牛肉拉面的感受。我只是隨便模仿了一下張嘉佳的風格寫出了這段毫無意義的文字,接下來我可能會抑制不住自己說出張嘉佳寫的睡前讀物我一天能寫幾萬條這種大言不慚的話
看到網上對這部片子一片聲討,劇情爛,導演爛,臺詞爛,等等等等,我也是醉了。
其實我還是能看懂這部片子的,這說明我的智商也就只能看懂這個了:)。不過,這部片子槽點很多,比如敘事情節過于凌亂,節奏錯亂,非典型的愛情電影,但我看這部電影笑了,也哭了,特別是這句臺詞:其實她也沒有失去什么,只是多了一段人生經歷而已,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有時候愛情不就是這樣么?其實電影能告訴我們的,就一句臺詞,夠了。
整個片子有些地方充斥了一些有些消極和中庸的思想,擺渡人要做的就是讓你放棄,放棄夢想,放棄愛情,重新回到生活中來,很難說這是一個正確的或者錯誤的做法,所以,片子中會有成功的擺渡人,也會有失敗的。我覺得有些觀點還是能夠認同,有些則不能。不過不管能不能,我還是覺得電影帶給我一些思考的余地,這也就夠了。
三大男神的演繹還是很到位的,梁朝偉一如既往的穩定,金城武還是那么有張力,而陳奕迅還是那么用情,但女演員我只覺得杜鵑不錯,其他的就呵呵了。看來要和三大男神搭戲,還是要多練練眼神和技巧,尤其是楊穎
中午等外賣的時候看了這部電影,在看之前看評論時罵聲一片,但還是忍不信好奇點開看了,看完后有種意料之外的感覺。
剛開始那一段,講真,曾一度看不下去的了要,是很無里頭,有點周星馳的感覺,嗯,委婉點說是以先抑后揚的出場順序來導這部片的,所以剛開始看可能會感覺很爛,不過,要有耐心啊,慢慢看完,你會發現,其實還好啦,感覺還不錯的啊,沒有那么爛啊,就是不知為什么一直想笑23333。。。。。。。。。。。。
片子感覺是在以講幾個人故事為主線展開的,主要是小玉和歌手馬力,擺渡人梁先生自己,阿春和毛毛,竟然還穿插了失戀走不出來的李宇春和結婚時跑了新郎的賈玲,哈哈賈玲那段真是笑噴我。。。具體的劇情我就不說了,一句話總結就是:整個都是在講幾種不同類型性格的人所折射出來的人生吧,最后都擺渡成功了呢。
雖然應該也擺渡了那么一點我,雖然還未靠岸,相信也快了,哈哈,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治愈自己比較重要,電影可以讓人思考,也可以影響,但不一定改變你一直以來形成的三觀,堅持你所真正思考過且堅持為對的,比什么都重要。
對電影的喜好,還真是很私人的事情,我看擺渡人的時候,完全入戲了,笑得也很開心。
我想王家衛感覺那么委屈,可能是他真是煞費心力拍了部討好內地觀眾的電影,各種段子、臺詞,甚至連音樂選的都是他認為內地觀眾喜歡、熟悉的,卻沒有達到效果。我覺得可能是他不知道他以前的電影對內地觀眾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兒,可能是他這個認為認為的太簡單粗暴了,也可能。。。
還有就是選張嘉佳的小說是為什么呢,認為這就是內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嗎。我猜,有可能是王家衛在一個無各種九十年代雷人雜志、網絡文學、郭敬明、會有天使替我愛你的環境里長大,對張嘉佳那種理直氣壯的無業游民語感是聞所未聞的,然后偶爾看到了,就覺得,還不錯,類似于沒在香港那種資本主義社會長大的我,看到重慶森林四個字會覺得浪漫,看到玻璃瓶維他奶會想起甜蜜蜜,遙遠和陌生會讓人發生興趣。也不能完全說通,我看張嘉佳的第一個故事就很討厭他。
不過在國產電影背后,如果看到的是一個盡力在討好觀眾的導演,也不能算太糟糕吧,因為他起碼是在尊重觀眾
擺渡人:這部戲還坑了一個人,就是葉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