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有兩個中文譯名《卡薩布蘭卡》和《北非諜影》,第一個是直譯,第二個有點點小引申,按一般的習慣推測,直譯的應該是臺灣的翻譯,引申的應該是香港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喜歡比較直白的翻譯,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我也比較喜歡引申一點的這個譯名,總覺得一想到《北非諜影》電影的場景,環境就能馬上感覺出來,《卡》這個譯名太中性了,基本感覺不到什么。

位于多倫多Dundas St West的110歲電影院Revue,今天舉行了卡薩布蘭卡80周年特別展映。
檢票時門口長長的隊伍,一問才知道是沒買到票的影迷在等著有趕不來的座位能撿個漏。作為唯一的影廳,熒幕前早已座無虛席,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不少的中年夫婦,更有二十出頭愛好電影的年輕伙伴們,氣氛宛如過節一般熱烈。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鎮,城鎮中有那么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這是一句臺詞。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愛情電影,要問誰是老二?我一定會在“魂斷藍橋”和“亂世佳人”中搖擺不定,沒準“羅馬假日”也在一旁虎視耽耽,搞得頭大如斗神經衰弱。但誰是老大?我想都不想,立刻投“卡薩布蘭卡”一票。
這是一個耍酷的年代,而我又喜歡看電影,所以到處有人推薦說,香港的“無間道”很酷,對不起,我處處看到是“教父”的影子。還有人推薦說,美國的黑客帝國很酷,對不起,我看了兩遍也沒鬧明白。更有人推薦說,十面埋伏很酷,對不起,我看了“十面埋伏”才知道當初大罵“英雄”很不對,和“十”比起來,“英”稱得上是經典。朋友看到我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定不甘心,于是他問,哪個電影才算酷?我想都不想,立刻說,“卡薩布蘭卡”。
--你昨晚去哪里了?為何不來找我?
--我不記得那么久以前的事。
--那你今晚會來嗎?
--我從不想那么遠以后的事。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鎮,城鎮中有那么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
看《北非諜影》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瑞克就是鮑嘉。鮑嘉入木三分的刻畫了瑞克的形象,也分明告訴感受力強的觀眾:鮑嘉分明就是瑞克——如若他沒有瑞克那樣的人格特質,是無法那么完美的詮釋這個一個女人傷害了他他就傷害全世界的角色的。
我永遠的情人——《卡薩布蘭卡》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