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40593
【白色上帝】緊湊的驚悚片 道理我都懂,但你講得我連聽都不想聽
藝術史上把浪漫主義時代的特征形容為sublime,源自對大自然之偉大的畏懼,因此那個時期的畫都有最絢麗飛揚天空啊或最狂風亂作的樹啊(如圖:http://www.douban.com/note/481526264/,或者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068929599/),同時人物關系、主題敘事和畫面構圖全部集中在最戲劇化的時刻(如圖: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44906901/。這是一個紀實性的、關于海難后一船幸還者自相殘殺食人度日的故事 -- 主題足夠戲劇吧;再看人物關系,從垂死的到悲傷的到驚訝的到希望的
匈牙利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的《白色上帝》(2014),獲得了2014年戛納電影節一種單元一種關注大獎。影片著力在于父與女、人與狗的緊密關系。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說法,適用于此。
與布萊松《驢子巴爾塔扎》的重點闡述驢子生存境遇不同的是,《白色上帝》顯然有著因果報應的深度表達。它吸引我們的似乎又遠不止此。剝開狂飆表象,其細微之處,讓人驚心,也帶給人綿綿的聯想和思考。
生活在地球的每一個物種,都與我們人類密切相關。如果我們怠慢和疏忽,甚至刻意冷落拋棄乃至消滅它們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亦沒有突如其來的壞。
不管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還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是在講訴一個同樣的道理:善恩到頭終有報。人與人或人與動物,都適用這一準則。
莉莉的狗“哈根”在一次爭吵中,被父親趕下了車,便從此在大街小巷流浪,后被不法分子買賣用作斗狗,逃出后又被流浪狗中心抓了起來。哈根自身的遭遇加上一路上的所見加深了對人類的仇恨,于是開始報復,帶領一群狗殺了惡意待狗的那群人。我們常說人人平等,人與動物之間雖說不至于做到這個地步,但作為高等生物的人,也不該視任何生命如草芥,否則也怨不得冥冥中的報應。
當哈根在最后遇見莉莉,起初齜牙咧嘴,懷恨于主人的殘忍丟棄,但又有些猶豫,兇相畢露之時又踟躕不前。莉莉被嚇哭了,吹起了小號,哈根聽著樂聲,慢慢曲腿匍匐在了地上,和以前和小主人還在一起時一樣。莉莉放下書包,也匍匐著趴在地上,與哈根對視。夜色已深,城市回歸了寧靜。
哈根經歷過生死一線,也受到了許多委屈,此時面對曾經的小主人又再次乖巧如初。原本性情溫順的哈根
【白色上帝】緊湊的驚悚片 道理我都懂,但你講得我連聽都不想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