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94632
鱷魚的黃眼睛
《鱷魚的黃眼睛》,女人四十的那些愛情,那些家庭,那些朋友,那些追求,那些生活的種種…據說改編自一部暢銷小說,沒看過原著,但我感覺它一定是忠于原著的,至少是忠于生活的。除了貫穿始終的那個事件作為主線,主角和配角的情感表現都是瑣碎而片段化的,畢竟彼此已經熟悉了那么多年,一切早已注定…看過之后有兩個疑問,1、為什么要取這個題目?2、我知道也相信你和姐夫是互相欣賞的真正的好朋友,但是結尾處你明明有了心上人,為啥突然對姐夫冒出一句“我們就這樣錯過了20年”,他又回答“錯過了就不算真正遇到過”?我們都已過了艷羨繁華的年紀,真正能夠打動我心的就是這些平凡的瑣事,推薦給女同學們,有八卦也有思考。法蘭西的浪漫真是來自骨子里,人物,服裝,街道…畫面里所有的細節都很美,一下子想起以前聽過那張專輯—《穿過骨頭撫摸你》,等下翻出來聽聽。噢,艾曼紐·貝阿隨著我們一起老了……“你看到大熊星座尾端的那顆星星了嗎”“好小喔,一點都不亮”“是的,可是它如果不見了,大熊星座就傾斜了…就像你一樣”
看之前有人說是學霸逆襲的故事,略瑪麗蘇。于是就看了,我實在太需要一個沒什么腦子的故事了,況且還有艾曼紐。
妹妹和姐姐出場的時候完全就是兩種畫風啊,搞得我以為妹妹那段是回憶。艾曼紐真的老了。在我心里她還是那個又年輕又美貌,天賦滿滿總昂著頭的姑娘,她老了也還是一副斗士的樣子。以前的電影里她愛別人就一副“我就是愛你!”的沖沖的勁頭,別人愛她她也一副“我有人愛"的表情,她愛的人不愛她了她也要昂著頭憋著淚,“憑什么不愛我!”,“怎么可能不愛我!”,“那我就狠狠的傷心!”,搞得她在我心里一直像個斗雞一樣高亢。她都這年紀了,也還是這副樣子。整個兒拽的二五八萬的,誰叫人家美呢。美成這樣拽上天也是應該的。
其實這部片子里姐姐的內心戲是很有可塑性的,也非常能夠調動演員。妹妹則主要是情節的推進。平心而論我覺得看起來妹妹是情節的主要推動力,但是姐姐這個角色歌更具挑戰。
可喜的是妹妹的角色沒有局限在推動角色上,她的丈夫、男朋友、女兒以及他們和妹妹的互動都非常的人性化。就像是那個評價書的人說的,這部書充滿了人性
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這是Katherine Pancol的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的電影,這三本小說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了,這個第一部叫《鱷魚的黃眼睛》,第二部叫《烏龜的華爾茲》,第三部叫《中央公園星期一的松鼠好悲傷》。作者的寫作風格比較輕松明快,她寫完這三部之后繼續用小說里面的人物又寫了另外三部小說叫做Muchachas.希望這些小說可以全部都拍成電影,哈哈~
喬的大女兒哭著埋怨媽媽,恨她沒有在爸爸失業無助的時候鼓勵和幫助他。她哭著說,他的爸爸又帥又有才華,會鼓勵她自信,美麗,與眾不同。她愛他的爸爸,雖然他的爸爸在我們觀眾的眼里,自私懦弱沒有擔當。她望著最愛的爸爸的相片,蜷縮在自己的床上默默地流淚。子女對父母的愛總會有差異,有人愛爸爸多一點,有人愛媽媽多一點。當父母發生矛盾甚至離婚時,可能中國的小孩總會被家長逼問跟哪一邊。我就被逼問過好多次。也許因為我的父母一直吵架,所以我特別理解大女兒的心理。她顯然特別愛他的爸爸,討厭自己的媽媽。所以抓住每個機會嘲諷自己的母親,對爸爸卻非常同情,相信他會成功。
起初,我很討厭大女兒。你的媽媽為這個家付出這么多,又那么愛你,你不但視而不見,甚至故意傷母親的心。后來看到她對爸爸的死的反應,才發覺人物的真實性。同一個人,會有千萬個面孔。喬的媽媽在喬的眼里是個只會依賴有錢男人的蕩婦,而在艾麗的眼里卻沒那么惡毒。艾麗在她母親的眼里聰明美麗,而在丈夫的眼里卻自私而虛榮。我們眼中的人不過是他形象的千萬分之一罷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做歷史研究就不被家人尊重呢,作為女兒說話真是刻薄,到最后還是明白了,其實女兒只是內心氣媽媽總被人占便宜罷了。有些人說的對,不僅小孩子,成人也需要成長。艾莉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人,除了她自己為自己編織的浮華之夢,女主角的老公也真是夠了,對自己的女人那么慘,出來混都是要還的,艾莉為她的虛榮付出了代價,喬的老公也為自己的沖動和盲目付出了代價,小喬忍耐了那么年,終于老天給了她應得的一切,希望她以后的人生學會為自己的權利抗爭,不要再那么懦弱,被人欺負
鱷魚的黃眼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