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0700
“24小時 第三季”全程高能!邏輯有問題啊,誰能給解釋一下
寫于2005-11-08 17:35
我為一首歌曲激動過,為一部小說激動過。為某個人激動過,為某部電影激動
過,而美劇,依然令我激動。
接觸美劇半年多來,補了一些,跟著一些,拉拉雜雜,看了那么幾部。而這些
就足以讓我愛上美劇,為之瘋狂了。而到這里,我想應該表達些我對美劇的感受。
我并不想故意對比諷刺韓劇港劇之類,其實也無須諷刺,很明顯它們沒有可比性,
原因是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線上。說白了就是無論制作基準,經濟背景,觀看對象都
不是能擺在一起比較的。在這里我指想談我的感受,情節不多提。
《24 hours》:是我看過情節最為緊湊,節奏最快的劇集。看過《24》的人,
才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松散,自己做事的效率有多么低。在每一季的故事里面
,都透著“緊張”二字,而從緊張里我深深體會到,人家這才叫工作,工作應該是
這樣的氣氛,如果大多數國人工作時能有他們一半的效率,我們就了不得了。總覺
得這些人國家給多少工資都不為多的。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擔負著重大責任,很多
時候還要為國家而犧牲,甚至被國家拋棄
普通例
劇中美國總統提到一條原則“We do not negotiate with terrorists”,了解到是真實的國際通例。如果恐怖分子綁架人質,無論提出什么條件,就算只是要贖金,政府都不會同意。實際操作中,英國政府曾協助人質家屬以私人名義繳納贖金,但政府本身堅持不進行談判。
這條原則的邏輯我猜測是這樣,政府不能向非正義屈服,滿足了要求就等同于鼓勵更多的恐怖活動。考慮這樣一個情況,恐怖分子綁架了5個人,要求政府殺死一個探員,否則撕票。政府肯定不能答應這樣的要求。
聯想到哈佛公開課里問:能不能推下一個人擋住火車拯救在遠處鐵軌上的另5個人?我的想法是,無辜的人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死,誰都不能替他(她)決定生命軌跡。人命不能做簡單的加法,5個人的命不能用1個人的命去抵。“We do not negotiate with terrorists”中存在相似的考量。
極端例
在劇中的設定是,恐怖分子控制了一種高傳播高致死的病毒,分布于美國11個大型城市,據評估如果釋放能消滅美國十分之一的人口
第三季很精彩。
所有24小時的元素都很飽滿。
劇情很好。人物也很好。
Tony成長起來以后,CTU看起來靠譜很多。他跟那個妹子確實很搭配。
女Geek Chioe非常可愛。情商低,但是忠義。非常喜歡看Jack或Tony被Chioe噎住后,吸一口氣說,Do your work.
本季最大的意外是,雪莉和妮娜竟然都死了,很干脆的幾槍,piapiapia打死。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我十分happy。
果斷的Jack也因此獲得了我極大的好感!阿Jack終于快意恩仇了一把。而不果斷的總統最終下臺。一聲呵呵。送給你們。
本季第二意外是,Jack的女兒終于較少犯二了。而她找的的男朋友是個很靠譜的小伙。美劇最喜歡折磨父親的二逼女兒和女兒二逼男友橋段被撤掉了,這讓我多么舒心。
懂事些的女兒和愿意將女兒托付給他的小伙,讓Jack幸福很多。
一聲呵呵,送給Jack和編劇。
最后幾分鐘,Jack在車里哭的時候接受召喚,I'm on the way. 堅強,成熟,冷靜,理智,十分二十四小時范。
二十四小時好在哪里?
它拍那些120%的調動人們全部的精神,身體,感性,理性的那些風口浪尖上的關鍵時刻。
這些時候
昨天晚上看反恐,看得偶終于坐不住了。之前的種種幼齒安排狗血劇情偶咬咬牙也忍了,不想在接近第三季尾聲,他們就這樣讓惟一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與Jack叔叔不相上下的Nina姐姐莫名其妙地掛掉,從此Jack同學更加宛如超人歸來勢不可擋,還以一副偽全民英雄的形象示人,而這,正是偶最最討厭的!
劇中的反角常常更像是好菜,精忠報國,敢愛敢恨,直來直去,并且具有Jack所沒有的良好品質。比如帥,話說好幾個殺手長得真是口耐;比如富可敵國,沒錢怎么搞恐怖啊;比如很有才華,看看搞生化的幾位,還有Nina, 多少有些像反面的Jackson Bourne; 比如婦人之仁,話說只有像Jack那樣真正的冷血動物才能成為好特工。只有為了凸顯Jack的英武反角們總是被塑造得一副智力低下就地被擒的樣子。
話說以前,同樣是特工,我對Jackson Bourne崇拜得無體投地,對James Bond卻是嗤之以鼻。James Bond就是個二維的腦殘猛男,he never questions anything
“24小時 第三季”全程高能!邏輯有問題啊,誰能給解釋一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