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64520
念念:2015推薦,記得你愛我。
張艾嘉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臺灣導演。
有人說,《念念》將會是她人生中最后一部由她自己做導演的電影,想想也實在是可惜。
可能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劉若英才會在產后的第一時間,為張艾嘉獻唱了這首簡單卻又暖人的同名主題曲《念念》。
影片上映的前一天晚上,我特意找來這首歌聽,因為太喜歡這首歌,我單曲循環不下幾十遍,甚至又把歌詞在日記本上抄寫了一遍。
在抄這歌詞的時候,我偶然看到了張艾嘉把念念翻譯成了Murmur of the hearts,意為記在心里的碎碎念。
我是喜歡在電影中品味一些細碎的、不容易被察覺的情感的,所以對于這部片子,我更是期待值倍增。
你知道的,當你對一件事情滿懷期待的時候,你會在無形中對其要求加高,所以你特別容易失望。
在走進影院之前,我告訴自己:你不是去看楊德昌,你也不是去看侯孝賢,不要那么苛刻,你反而會容易獲得驚喜,這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用一顆平常心去談《念念》。
于是,當我走出影院的時候,我便決定要寫點什么。
我沒想過有人會因為我的推薦而走進影院
文/瑜寶
其實以前沒有看過張艾嘉導演的作品,但小時候還是看過很多她演的港片,印象中其大銀幕的形象時而溫婉可人時而古靈精怪,也算是為數不多小時候就挺喜歡的演員。初聞此片時,第一眼看到了導演是張艾嘉,第一反應是許久沒有看她的作品,再加上她導演的作品一直只是有所耳聞,不由得關注了一下。假期的最后一天,獨自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地鐵,終于得以欣賞了本片,回來的地鐵上,一直在細細回味,想到了很多,即使是現在坐在電腦前寫這篇評,腦海中還一直念念不忘這段關于過往、現在和未來的故事。
片名叫《念念》,可以理解成對過往的放不下,但我更偏向于理解成碎碎的自言自語,而本片就像片名一樣,一段段關于現在和過去的碎片拼接在一起,匯聚成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本片的劇情其實很簡單,三個人在對現實的迷茫和無力中漸漸釋懷過往的故事。故事很簡單,道理也很簡單,而本片也沒有太多的波瀾,就像是片中李心潔飾演的母親給兄妹倆講故事一樣,只是一直靜靜地看著我們,向我們慢慢地訴說著。雖然影片中的幾個角色幾乎都有著強烈的內心沖突
故事靠所有人的執念穿插,
媽媽想追求藝術的生活,爸爸只有物質的勉強果腹。
爸爸媽媽的離異小年紀的育美是不理解母親最求愛情奮不顧身無名無份還難產死亡,開始對愛懷疑放不下那片海對岸的綠島卻又不敢踏上一步。
大年紀的育男交由父親撫養離開自幼親近的母親與最愛的妹妹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又承載了父親出人頭地的希望。
爸爸其實也為自己很多事的無能為力而懊悔但卻只能要求育男不再局限于小小面鋪。
阿翔自小聽著海員父親故事又聚少離多,渴望得到父親認可而倔強的去完成自己心里都不知道的一個目標。
在人們與執念抗爭中故事也就形成了,幸好,阿海贏了。
充足的準備,男女主的顏值和技巧,女性導演的細膩和成熟導演對電影松弛有度的掌握真的是較很多同期影片更值得貢獻票房的。
在最后育男蹲在育美面前叫“阿妹”的時候,哥哥暖暖的笑容和依舊大一圈抓住妹妹的手,妹妹如媽媽一般輕柔著哥哥的頭給予力量和安撫,真的讓我淚目。
有次飛機上看完的《念念》,類似這種臺灣的小電影總是沒辦法拒絕。一度有看鬼片的感覺。情緒被放大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好像不意間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瞬間,就可以將那些像是逃脫不了的,宿命似的幽怨瓦解掉,煙消云散。也許會有帶著鑰匙來開啟這命運般的時刻,也許,一切都只是埋進深處,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另一般支撐體。唯有,不放棄。
念念:2015推薦,記得你愛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