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88050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小人物的背后故事,往往被人忽略的細節。
Gary Oldman那時候能演得傻傻的,Tim Roth那時侯也天生麗質精骨兒著...這電影抓著荒誕與思辯的樂趣不放,卻也難免多了一絲戲劇式電影慣有的無聊(畢竟哈姆雷特的劇本有點太爛熟了)。我居然能看完!除了覺得看這二人在里面如何玩票有點意思以外,電影本身的確還是比較顛覆的,把荒誕派戲劇與宮廷戲劇煮一鍋,把情事萬物重新演繹經典臺詞重新詮釋,但不乏CULT電影“勢必血腥”的精神,“可以又言辯又艷情又血腥,但是不能又言辯又艷情不血腥”...電影的主題就是要戲謔地繞個圈子再告訴你,管你誰誰,小人物無名氏、大權仗馬屁精、靈機一動的發明家與發現家...你就死路一條。
另外,所有的電影人都是那么的自戀,他們總是會或多或少的說明:表演的藝術高于一切,表演死亡的藝術更是高于一切的一切。
再者,看這部電影還有個充分理由:Tim Roth還沒發福..
《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已死》(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是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最出名的劇作之一,曾獲得1968年的托尼獎。現在這部戲劇已經和《等待戈多》,《禿頭歌女》等齊名,成了荒誕派的代表作。該劇和斯托帕德的其它作品讓他成了“莎士比亞王爾德的接班人”。1990年,當過幾次編劇的斯托帕德將自己的成名作改成了同名電影。在中國電影的名字通常被翻譯成《君臣小人一命嗚呼》,而央視翻譯成《友人的厄運》。該電影由加里·奧德曼,蒂姆·羅斯等主演
專門查了一下,最后的話是Fortinbras說的。
那篇熱評看了一下寫得不錯但是不清楚的東西不要亂寫好吧,會誤導多少人呀!
**************************************
Fortinbras.
Let four captains Bear Hamlet like a soldier to the stage,
For he was likely, had he been put on,
To have proved most royal; and for his passage
The soldiers’ music and the rite of war
Speak loudly for him. Take up the bodies.
Such a sight as this Becomes the field,
but here shows much amiss.
Go, bid the soldiers shoot.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Kindle 位置 3413-3415). Penguin Classics.
**************************************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這句話確實有,也是最后一場戲里的,出現得早一些,大使說的。
Ambassador.
The sight is dismal;
And our affairs from England come too late.
The ears are senseless that should give us hearing
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只在HAMLET里跑龍套,不過編導一體的斯托帕讓他哥倆華麗麗地走到前臺,不停探討不停爭論不斷置疑不斷消解無盡地等待戈多……臺詞實在精彩,從戲劇改成電影,更增添了很多細節趣味——笨笨的Rosencrantz有好幾次差點兒成為阿基米德成為牛頓成為其他名垂青史的發明家,卻被機靈的Guildenstern破壞掉了。Rosencrantz是Gary Oldman,Guildenstern是Tim Roth叔叔,倆戲精飚戲配合天衣無縫,真是過癮。先時以為這個顛覆版HALMET里的王子說不定是個Mel Brooks一流的搞笑人物,卻沒料到人家Iain Glen當得上標準的悲劇一哥。在03年日德合拍的SPY SORGE里主演大名鼎鼎的佐爾格,怪不得看著十分面熟。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
王子倚著雕像說著 「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的時候,前半句是默然無聲的,王子只說了後半句,因此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註定只能聽到一個疑問。
可這是對什麼的疑問呢?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就好像Guildenstern在死前問先知的那樣 「But Why?」
「You ar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That is enough」
到底他們漏掉了什麼,使得這個世界變得徹底不正常。在片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接近真相。從最開始連續拋出一百多個人頭時,一人對命運的恐懼,一人的不以為然、掉落在R頭上象徵智慧的蘋果、浴桶里的紙船...命運接二連三地給予他們提示,但兩人屢次與之失之交臂。
或許是因為命運是個婊子。【它的卻是
或許是因為這兩人在劇中的身份,似乎一人總注重現實,一人總著眼于理論。看似互補的兩人,卻又可悲的是一個人。旁人將他們的名字串在一起,他們自己又將自己的命運串在一起。(劇中交替出現
著一人走錯路后反身跟隨另一人的場景,這就恰好說明了兩人思想的反復。)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小人物的背后故事,往往被人忽略的細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