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1156
塞爾瑪歷史的群像——29個真實的人物
影片集中講述的是在馬丁路德金推動領導下的塞爾瑪大游行及其后美國投票權法案的通過歷程,有著滿滿的正能量,在如今種族矛盾仍比較尖銳的美國來說是有不少現實意義。但從中看到的美國政法體制的改革與推動卻是有多處值得借鑒及思考,政府允許什么形式的、什么程度的民主訴求,媒體如何可以做到在什么底線上的新聞自由,司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獨立,進而政客可以有多少程度的牽制與敬畏,從而促出符合民意及歷史規律的條文,而這,幾乎是環環相扣。但是,卻沒有普遍性,只是時勢造英雄,嚴厲點說,這事放在美國是有可推崇的進步意義,而放在其他國家就是需要借鑒而必須嚴防的,而這部《selma》,最終也只是美國文化的又一次失敗侵襲。
正得不得了的傳記+歷史的美國主旋律電影,當歷史科普教材看還是不錯。幾段演講都挺贊的,無論是金的緬懷,鼓動,振臂還是州長的偏激,總統的淡定都各有風格,演講調子和節奏有種歌唱的味道~~~~我走偏了。還是由衷尊敬民權斗士,無論這句話看上去有多虛幻,有些事情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真切感受過才知道可貴。
最有學習價值的一部美國電影
了解美國社會現在和過去的電影有《為奴十二年》《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荒野獵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塞爾瑪》等,其中《塞爾瑪》是最有學習價值的一部電影。
從這部電影,可以了解非暴力抵抗運動及其斗爭談判技巧,了解演講的宣傳鼓動技巧,還可以了解社會活動家的工作與生活,了解美國曾經的民權狀況。
這個電影里有馬丁路德金的幾段演講,可以和魯迅的相關演講來對比,其中一段演講who murdered jimmy類似《紀念劉和珍君》。還可以比較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家對社會的影響力
平等不應該只是口頭上的,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無論你的膚色如何,只要你屬于人類,都應該具有平等的權利。在社會文明已經如此進步的現代,這本應是毋庸置疑的。可即便到了今天,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也從未存在。因為總是有很多很多思想意識根源里就就暗藏歧視毒瘤的人們,即便有更多更多愿意挺身站出來為平等奮戰的斗士。一邊高呼眾生平等,一邊端著獵槍恣意的任行歧視、強權、霸權,這是自由最大的悲哀。
第一次去影院看政治性那么強的電影,好些單詞沒聽懂,有些段落看得昏昏欲睡。電影沒有拍馬丁·路德·金最著名的演講。影片重點講述從塞爾瑪到蒙哥馬利的三次游行運動與金不斷向總統施壓要求發起議案改變黑人無投票權的現狀。影片還穿插了金的信仰,他的堅定與猶豫退縮,以及他婚姻生活的污點。
第一次游行金沒有參與,游行者在通過埃德蒙德·佩圖斯大橋時遭遇警察的暴力驅趕,暴行一經媒體報道,舉國嘩然。金更是號召更多人參與第二次游行,有不少白人從全國各地趕來聲援。第二次游行聲勢浩大,橋另一端的警察也表示了退讓。然后出現了我最為不解的一幕——金跪下禱告,然后轉身向后走去,游行不了了之。事后,金對此的解釋是:一、他不明確警察這樣做的目的什么,也許是個陷阱。二、他們沒有攜帶足以走完游行的食物和裝備。有位白人牧師說,金跪下禱告,從上帝那里得到啟示,然后遵從了啟示。這段話,若是放在以前,大概是聽了就罷。但是和基督徒們交往的經歷,讓我能夠認同這樣的選擇,并有一些感悟。最后一次,他們爭取到法院判決——游行合法
塞爾瑪歷史的群像——29個真實的人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