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1407
奪冠:吳剛作品,未經許可,把你變成了不一樣的樣子
從這名字去看的,剛看個開頭,雖然是1979年,但教練和陪打教練都一個表情打底是什么鬼?剛進去一臉懵逼表情,說你送你口哨一臉懵逼,讓你去江蘇男隊一臉懵逼,教練也是說個臺詞無論是磨礪的話還是鼓舞的話都一個空洞的眼神。眼神沒戲,臉沒戲,甚至連得分吼叫也沒表情。那個年代的人也是有感情的,不是機器人好嗎!你想表達練的哭,并不是只能無表情或苦著臉就好的,當觀眾是什么?說實話,看到這我都不想看了
[奪冠]
原本以為這個電影就是找了一些演員來拍,但沒想到里面的場景,訓練,比賽的鏡頭都真實到讓我震驚…后來看完電影又去看了幕后紀錄片,才知道原來都是找的真實排球隊員,有退役隊員,也有大學生隊員,包括惠若琪和朱婷她們,都是真正國家隊隊員啊~
而這些排球隊員們,懷著中國女排的熱愛與信念,以超出自己想象的難度完成了這部作品,真的很厲害了這部電影真的是大制作,立刻對陳可辛導演和制作團隊有了更多的敬重!
還有一個很敬重的地方就是,找的演員角色很絕。找了鞏俐飾演郎平教練
片子的缺點不多說了,無非有的臺詞略硬,部分情節失真之類。但仍然要給四星半,一是因為這個題材實在難拍,二是因為片子想表達的東西似乎比想象中要深刻的多,至少提供的思考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隨手記錄,夾帶大量腦補)
(一)老女排:那個集體性爆棚的火熱時代
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的時候,國家剛剛改革開放。中國人迫切地想在世界上證明自身,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是如此。
在這個背景下,三大球實在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東西,那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對復興的渴求,是幾億人的日夜期盼。
本文不啰嗦,直接擺最關鍵問題。
陳可辛的前作《中國合伙人》,借鑒的是《社交網絡》的劇作結構,即以一場訴訟案為線索,帶著質疑的眼光走進人物,并以多視角、反復插敘的方式,完成“羅生門”式的多維立體的講述。
這次《奪冠》,陳可辛再次借鑒艾倫·索金的另一部編劇作品《史蒂夫·喬布斯》。
說白了,是一種高概念,即:人生中的三個重要時刻。
《史蒂夫·喬布斯》選取的是三場發布會,即1984年麥金托什電腦發布會、1988年NEXT黑立方體發布會,以及1998年iMac發布會
奪冠:吳剛作品,未經許可,把你變成了不一樣的樣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