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97144
1972,沒有人可以超越李小龍的精武門
雖然歷史上陳真是否真實存在這一說法實際有待考究,但就影片塑造的陳真而言,李小龍在處理這一角色的表演上還是有一些粗糙,在大師兄勸陳真離開上海的時候,陳真更像是一個被訓誡的小孩子,只能點頭答應,李小龍在這段戲當中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表演,進一步分析,這其實暴露出劇作時,編劇對人物精神塑造的欠缺,這是我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容易忽略的一點,更進一步講,是因為香港電影對李小龍的武術明星塑造大多受經典好萊塢明星制的影響比較深。
但從整體的視覺效果而言,是非常成功的
精武門有好幾個版本,我今天看了李小龍和李連杰版本的,老公在武術上是內行,他說李小龍的打斗使用的是自己的截拳道更多而不是陳真使用的霍家拳,李連杰版本相比之下更還原迷蹤拳一些,但打出來是少林長拳的套路。由此可見,李小龍帶有強烈的個人鮮明特色,李連杰在多角色塑造中更優秀,兩個巨星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榮光。
老公還說李小龍有三個特色,使用頻繁度由高到低:嚎叫,光膀,雙截棍。我覺得這三樣基本奠定了至今全球動作電影的習俗,這一點上李小龍已經不只是黃種人和亞洲榮光了
武俠片,是中國傳統的電影類型片模式,也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類型電影。武俠電影以中國的武術精神、強身健體、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弘揚愛國愛民的民族氣節等主題作為結構影片的主導力量和核心元素,是最能體現中國電影民族特色的電影類型。
在藝術上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說法,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相對合理的。作為最具民族性的武俠電影類型,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電影中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種類型片。當然,作為大眾文化的武俠電影,并不是為了迎合少數專業人士的口味而拍攝的,故而也難以在國際性電影大獎評選中有所斬獲。然而,類型電影本身作為一種標準化的藝術品,具有很強的商品性,其價值也更應該由廣大影迷受眾而非小部分電影節評委去承認。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武俠電影在國際上無疑是很成功的。截至今天,中國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星是功夫巨星李小龍,中國在國際上獲得最高票房的電影是李安的武俠片《臥虎藏龍》。可見,武俠片是中國電影在海外商業市場上的主力軍。同時,武俠電影也并非完全與獎項無緣
李小龍作為功夫巨星,對于喜歡他的影迷來說這部經典電影不得不看。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就是小龍哥哥舉起載著翻譯的人力車,憤怒的向身側一甩。當然那時不知道有“特技”這一說,還以為李小龍哥哥真的憑借一雙手舉起了一個人加一輛車(當然也可能是真的……)。在這部電影里,苗可秀的造型非常美麗,那蘑菇頭加上貼身的布褂,真是美哉。李小龍在電影中的那段雙截棍打斗戲精彩絕倫,招牌式的喊叫不由得讓人想起“越打越興奮”的短句。最后的大決戰因為導演和編劇過于強化了李小龍的功夫而顯得不是那么有對抗性和好看,小龍哥哥身上的肌肉精悍瘦溜兒,不知道是我的偏見還是別的什么,我總覺得小龍哥哥表演時沒睡好,顯得困意很濃,也可能是因為他眼睛比較小……
2010年1月9日
這是李小龍繼他首部開山經典之作《唐山大兄》之后的第二部驚天巨作《精武門》,也是五大經典之一當中比較經典的一部。問世之后,票房飆至400萬港幣。(在當時已經是令人滿意的數字了,超越了上部經典《唐山大兄》90余萬港幣)正是這部驚天巨作的出現,讓剛剛不久登上香港影壇天王寶座的李小龍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李小龍用他精湛的武功以及非凡的演技,在香港影壇,乃至全世界,掀起滾滾巨浪,登上了自己演藝界的巔峰,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化身為全世界人們眼中最亮的星
看完《精武門》,翻閱了一些關于李小龍的資料。很顛覆。
這位美籍華人,首先是好萊塢的一部分。終其一生,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格斗比賽。也就是說,他聲名遠播,主要歸功于其電影形象:1.始終扮演正義的化身 2.代表了當時美國反種族歧視的力量 3.順應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反抗權威的潮流 4.有自己的哲學理念(他大學主修哲學)。
以上四點,均與民粹無關。這位好萊塢電影明星,與很多人想象中的“李小龍”相去甚遠。他不是陳真。
另外,即使在電影里,李小龍也僅是一名特型演員,存在過度表演
1972,沒有人可以超越李小龍的精武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