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43954
《一步之遙》:太陽少年的自白
華燈初上,我又去影院觀看了一遍《一步之遙》,一部被稱為“失敗之作”的電影我為何要去看第二遍?難道說非得是逼著自己看懂這部晦澀的電影?事實并非如此。對于我來說,這是兩次完全不同的觀影體驗,第一次是因為抑制不住自己的期待之情,觀看的時候自然有種被催眠的感覺。這次則相對理智一些,這種理智也讓我對于《一步之遙》有了更深的理解。
電影結束的時候,我仍然從周圍的觀眾那兒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來自我左側的女孩,出片尾字幕的時候她氣憤地罵道:“這是什么爛片!”她的話音剛落,坐在我后面的某觀眾豁然開朗:“原來這是部文藝片啊!”我覺得這里的“文藝片”三個字是個形容詞,倒不是說《一步之遙》是部藝術電影(這完全忽視了影片中鋪天蓋地的商業元素),而是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這部電影比較個人化。這兩種聲音,也幾乎代表了目前關于《一步之遙》的兩種觀點。
其實影片的故事倒不是很復雜,無非就是在說那么兩件事,馬走日如何在助人為樂后又被別人背叛了,馬走日在殺了一個女人之后又被另外一個女人給救了(當然最后他難逃一死)
【這里貼出的是2015年4月發表的論文中相關段落,因此并非完整影評】。
姜文的《一步之遙》是一部觀念前衛、內涵復雜的電影,可以從敘事、影像和隱喻等不同層面進行解讀。從媒體社會與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電影試圖回歸五四啟蒙傳統的人文立場也是通過對當代大眾媒體視覺機制的諷喻而進一步確立和深化的。
伴隨著酣暢恣肆、高速奔放的敘事節奏和布滿歷史機巧的語言和意象符號的隱喻,影片帶著幾分啟蒙色彩勾勒出一個由新聞報刊、電影、選秀直播晚會等各種媒體交錯構成的社會空間,顯露出讓電影本身成為后設(meta)媒體的深刻抱負。典型的例子之一是在電影《槍斃馬走日》的拍攝現場,文明戲名角王天王、作為真人秀演員的馬走日和在場麻木不仁的看客觀眾無一不受到電影鏡頭的隱喻性審視。而圍繞花域選美和完顏英被殺,電影又不斷以濃重的歷史感對媒體、權力、資本、社會和民眾的關系進行反復拷問;花域總統的選秀直播夾雜著對當下盛行的綜藝選秀節目的現實諷喻,電影以華麗而浮泛的戲謔影像反襯,指明選秀節目的運作背景、資金來源和認同機制
不是姜文迷,姜文的 拍的片子沒全部看完,但我還是會給這個片子評9分的。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在豆瓣電影電視劇排行榜找些悶騷的文藝片看的人,此篇是佳片。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看美國大片和動作片,感情片,劇情片或懸疑片的人,此片是絕對爛片,不具備大片的任何元素,相反《讓子彈飛》能有高票房就是個問題。
為什么說姜文是個騙子?他騙了誰?
1,首先騙的我認為是投資方,《讓子彈飛》就是說服投資方的成功案例,似乎說明姜文的片子已被大眾認可,不僅有藝術也有商業好評。
2,第二個我認為欺騙的是大眾,大眾對于子彈飛的喜愛,對此片有更高的期待。導致失望,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我有朋友看完《一步之遙》就開頭大罵,“說無故事訴述,那個什么美人大選看了30分鐘,才切入劇情。” 期望過大導致失望過大,他天天陪女友看電影,很多電影都看睡著,唯獨對此片喊著退票,我只能說期望太大。
姜文就是任性!他就是他。
在投資方和需求方都指著拍一部子彈飛式的續集的時候,姜文居然任性花大手筆去實現他認為的藝術品,但還是多少有商業戲份,還不夠純粹的藝術
一步之遙看了兩遍,第一遍因為知道最后姜文會出來見我們,全程心跳過速無法自持;第二遍影院地上燈賊亮,全廳不到10個人,同行的男同志講話聲音毫不控制,十分放肆,還時不時摘下3D眼鏡以示電影的吸引力不足以抵抗眼鏡帶來的不適。
我很生氣。
我愛姜文就像圣經里說的小鹿愛慕著溪水。
這樣的腦殘粉寫出來的觀后感就像那樣自戀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一樣充滿自我情感的釋放,自說自話。
看懂了嗎?我覺得自己看懂了。還嫌棄小學語文老師老讓說說某一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意義,看電影這么主觀的東西,如果都發表一個統一的觀感,豈不跟小學課文一樣不好玩了。就記得舒淇愛文哥,那么好看的姑娘愛一個男人愛得跟個sb一樣,已經擁有他了,還不夠,還是要嫁給他,不能被最愛的人娶走,就要成魔。文哥仰起滿臉滄桑,眼神單純地說,我還是個孩子。這個瞬間印象最深,就是因為你還是個孩子,我才這么愛你,想嫁給你,不能嫁給你,毋寧死。對不對?
大大的月亮掛在天上,美美的姑娘躺在車上,帶我走吧最親愛的人,此生交給你,想必無論去哪里
To be or not to be看懂看不懂:一步之遙。
坐等至今未見官方影評掃盲剖析,只好自己寫。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1. 關于角色對位及象征
既然是電影人物,就不應當只代表某一個人,而應該有好些人的縮影。作為中國人,看不懂中國導演拍的電影,也該懂點中國象棋,“馬走日”“象飛田”“蹩馬腿”這些象棋術語,代表了人物命運。
[馬走日]
a.康有為,史上第一個上奏剪辮子的人,反對封建守舊,變法維新,提出君主立憲、主張民主。馬走日討厭鐘三,正如康有為討厭孫中山,曾密謀刺殺孫中山,孫中山就知道學他,還學別人,要學民主學立憲制學西式學資本主義,“找一胖女人”就是一口氣吃成胖子。
b.李大釗,“看你打扮還以為你是來告狀的”,馬走日的打扮酷似李大釗,圓鏡片藍長袍,馬走日被軍閥各派所殺,且在與俄聯姻派對上。李大釗是共產主義先驅,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絞殺李大釗。
c.毛澤東,覃賽男說最后一排是個校工,毛澤東9歲進私塾受啟蒙,17歲到新式小學讀一年級,因貧窮而穿著相對破爛。后來的毛澤東有一名英語老師,叫章含之
《一步之遙》:太陽少年的自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