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女性的電影,《香魂女》將是繞不開的一座歷史標桿。這部由第四代領軍人物謝飛所導演的反應中國農村兩代女性命運悲歌的電影與著名華人導演李安的《喜宴》共同摘取德國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成就了華語電影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段佳話。
時至今日,我們重溫舊片,依然能感受到其精湛的藝術魅力。
耀眼的西柏林之光
《香魂女》是繼1988年張藝謀的《紅高粱》后第二個捧得金熊獎的中國電影。而本部電影的導演謝飛,卻并不是柏林電影節的新面孔。早在1990年,他便憑借由姜文主演的《本命年》問鼎了銀熊獎,在世界影壇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謝飛文革前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后留校任教。1978年開始,與人合作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火娃》,從而開始了自己的導演歷程。60年代畢業于電影學院,文革后開始攝制自己的電影,謝飛的歷程已經構成了標準的“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定義。
第四代導演的口號“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

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已經落下帷幕,女性題材的《嘉年華》、《蘇萊曼山》、《驚慌媽媽》等電影大獲好評。有趣的是,作為本屆評委的謝飛導演,曾拍過一部女性題材的電影《香魂女》,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和李安導演的《喜宴》雙雙獲得金熊獎。
謝飛導演的《香魂女》拍攝于1992年,它反應了特定歷史時期下的女性命運:斯琴高娃飾演的香二嫂是被父親賣給婆家的童養媳,13歲做了媳婦,15歲生了孩子,和瘸子丈夫沒有愛情。香二嫂同時又是一個非常能干的“女強人”,她家榨的香油銷量最好,甚至日本人都來合作出口

《香魂女》好不容易看一次國產電影 真是徹底煩了這種老電影 竟然沒有字幕!天了嚕!音質差畫面也灰蒙蒙的不清晰 廢好大的勁才能聽清楚人物在說什么
據我的理解 “香魂女” 的意思就是香魂淀的兩個女人 或許不止兩個女人 是那些所有在男權社會里受壓迫的女人
女主角人稱香二嫂(由斯琴高娃飾演 這個奶奶我是眼熟的 經常在電視劇里出現) 她七歲時家鄉發洪水被父親賣給了她現在的丈夫 她的丈夫腿部有殘疾還是個酒鬼 所以他們生下來一個傻兒子也情有可原

電影從傍晚被沉郁的墨色淹沒的蘆葦蕩開始,攝影機從一叢叢蘆葦蕩中飄搖前行,漁船,鸕鶿,透射出江南水鄉一片氤氳而曖昧的氣氛。銳利的歌聲穿透畫面,卻帶給人一種哀婉的嘆息之感。我心下想,這應該是個悲劇吧!不出所料,結尾處由斯琴高娃扮演的香魂嫂和環環坐在孤獨的小橋上,面對著黑閃閃的湖面,寂寂無語。兩個女人對彼此的理解,使香魂嫂不再用婆婆的身份和作為媳婦的環環對談;環環目睹了二嫂的婚外情對象從窗戶落荒而逃,卻佯裝不知,也未扮演緋聞傳播者。此刻,她們更像是一對知道對方最不堪的秘密的朋友,深知對方的難處,為對方的處境和未來著想,相知相惜。二嫂沉默許久,對環環說,“跟墩子離了吧,人這輩子太長了。再找個合適的,娘給你準備嫁妝”。電影將香魂嫂從一個霸道專橫的用錢威脅兒媳歸家的婆婆到一個為兒媳的未來考慮的女人的轉變鋪墊的水到渠成。而環環并未如我想象中笑中帶淚的感謝二嫂的開明與豁達,而是反問:“誰還會要我呢” ?從電影的敘事看,環環本應該和金海是成就一對美好的姻緣

在我12歲的時候 謝飛帶著斯琴高娃等來到了我的家鄉-河北省任丘市西大務村(白洋淀畔)拍攝這個電影.里面好多群眾演員全是我鄉親,在那一幫(不是游泳的)里也有我,呵呵,斯琴高娃還學著我們村說我們的家鄉話,總之看起來很親切,
斯琴高娃很愛吃我的鄰居家做的切糕,每天早晨都會來吃,我買了一些明信片(那會很流行)讓演員給簽了名,斯琴高娃寫的是:好好學習,天天愉快.
這個片選在我們村拍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那時我們村出了個大官,時任天津市市委常委.市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是我同學的叔叔,土生土長的西大務人,也是這個片的顧問.據說是他讓謝飛他們來我們村演的.
以前還有個著名的電影也在我們村拍過,就是<小兵張嘎>

《香魂女》是謝飛在世紀之交的作品,描寫了一個賣香油的女人為傻兒子找媳婦的故事,反映出盡管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但女性仍被封建思想的枷鎖圍困著,并試圖將枷鎖傳遞下去。
一、傳統文化下的女性心理困境
香魂女沒有滿足大眾對傳統意義上的男權社會下女性的想象,盡管他的丈夫總是辱罵毆打她,將她視為發泄性欲的工具,但香魂女是一個具有經濟基礎的女性,整個香油攤靠她一個人經營,并且做得風生水起,她聰明且勤勞,村里人也喜歡她。她完全有能力拿著錢去逃到別的村子尋找一片新天地

大導演鏡頭里女性 | 謝飛的《香魂女》:究竟誰的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