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是這個,http://ent.qq.com/a/20151214/048100.htm#p=1好奇之下點了進去,然后看著笑了,就忍不住寫了評論以下,居然就被刪掉了,真是么么噠
不好意思我就是堅決給這個“神劇”原帖中的“精品劇”打一分的主,真的是笑著看完整篇文章,用甄嬛傳里面的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被罵不是從羋月傳開始的,也不會以羋月傳結束,憑什么就你嬌貴,所有人都需要高高捧起你,打不得罵不得,何況你的創作態度原本就很成問題。說淘寶款難道真的委屈你了?真的很奇怪,你還不明白大家為什么嘲笑劇中的服裝妝容嗎?因為大導演宣傳說每一套幾乎都是價值連城啊,對比之強烈明顯把觀眾當傻子,《武媚娘傳奇》的服裝極盡華麗之所能不也照樣被大家吐槽情節漏洞嗎?并不是你以為的僅僅因為”劇丑“所以大家狗眼看人低了?第二,不要再說什么收視率了,為什么雷劇這么暢銷,不就是因為不負責任的制作方和無良媒體的炒作嗎?照你說的,那么”濟公活佛“這類的鐵定就是精品,經典了,于媽必定也是國寶級大師了,芒果臺的太多雷劇收視率不都是第一第二嗎?這能說明什么問題

這破劇還能有5分?!趕緊過來給差評,被迫看了幾集,簡直治好多年的近視,他媽瞎了。跪求以后這種不知姨媽為何物的劇情別在電視上播了,看似天真實則煞筆,請青少年兒童按時接受性教育,好嗎。
國產劇放眼望去: 古裝、抗日、婆媳大戰,看不到一點未來。
當海外劇都在變著法塑造女強人,宣揚女權主義時,某大國劇里的女人卻依舊圍著男人團團轉,為了爭寵要死要活,說話都得掐著嗓子來滿足廣大直男癌患者對小女人的各種幻想,真是看了惡心聽了更惡心。說人話很難嗎?
打著女性當主角的旗號,實質上還是塑造了一群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被奴化、物化的女性角色,宣傳振振有詞道是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人,然而更多的戲碼還是宮斗爭寵生皇子,不僅潛移默化地固化了社會大眾對女性的價值定位,更是鞏固了這種男權至上的社會體系,這種思想洗腦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受害者,之后她們在無意識的給下一代植入這種三觀的同時自己又充當了加害者,就這樣惡性循環,給自己和后代都扣上無形的枷鎖,讓女性在這種畸形的社會中更難翻身。

《羋月傳》這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制”,承載著《甄嬛傳》的璀璨榮光和無數粉絲四年的翹首期盼,用鋪天蓋地的宣傳,用“大格局,大氣魄”“歷史正劇”“態度嚴謹”“瑯琊榜+甄嬛傳”一系列高逼格的標榜,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終于等到大戲開鑼,一眾明星大咖粉墨登場,然后我們就看到一個制作粗糙,節奏拖沓,漏洞滿滿,歷史不歷史,宮斗不宮斗,言情不言情,權謀不權謀的四不像狗血大劇。臺詞成語頻頻穿越,服飾道具義烏質感,歷史人物生拉硬拽,甚至連后期配音都時時對不上口型,凡此種種,離“良心”二字實在相去甚遠,更遑論精品。
開播以來,便吐槽聲不斷,“現象級史詩大劇”也由期待變成了調侃,收視率在營銷團隊的狂轟濫炸下一路高漲,可同時口碑卻遭遇滑鐵盧,作為國內相對來說最為公平干凈,最有公信力的豆瓣評分更是一路下滑,跌破主創團隊的心理預期,于是就發生了羋月傳團隊涉嫌雇水軍(或者就是自己的工作人員)刷分洗版事件,以此為拐點,羋月傳的評分進一步跌落。
而奇怪的是,與每況愈下的口碑相反的是,各路媒體上一片溢美之辭

自打看了26分鐘片花,作為期望有很大突破的娘娘粉,我其實是有些失望的——
有了羋八子這個中國首位太后做原型,《羋月傳》本可發揮成一部側重權謀、心系天下的女尊劇,可偏偏仍將宮斗作為重頭戲,就連羋月的黑化掌權路線也向冰冰.范版瑪麗蘇武皇看了齊。這一路升級打怪談戀愛,路數跟甄嬛真心差別不很大。
▼還是一樣的對手
只是華妃成了皇后,曹貴人變成了華妃
[img=1:C][/img]
劉濤扮演的秦惠文后羋姝,是羋月同父異母的姐姐,也是她宮斗的兩大Boss之一。
在劇方對羋姝的介紹中有這樣幾句話:
楚國楚威后所生的嫡公主,性格溫婉沉穩,與羋月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她曾經是羋月所羨幕的對象,因為她有無憂無慮的生活和寵愛倍至的母親。
她自恃聰明,被嬴駟很容易就掌控和利用了她的感情。
她曾經深愛嬴駟卻因為自己的舉止失措而失寵,最后她的愛只能歸于對兒子的無盡溺愛,但對母族楚國的偏袒又讓她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而先后被丈夫和兒子無視。
出身顯赫,備受家庭寵愛,深愛秦王卻被其利用,爭寵手段不高明,還擺不正位置、看不清形勢

《羋月傳》一個正經的吐槽(怨恨正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