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98467
長安三怪探:不劇透,被樂視騰訊的彈幕逼來夸一夸這部劇
大部分角色善惡不明,有各自的魅力。臺詞寫得比最近大多數古裝劇好太多。
秋瓷炫在這部劇的表現不太好,(可能本身身高比較高)儀態很難看,表演方式剪輯效果太過夸張破碎——當然,配音也極大加重了這個問題。這個角色第7集才融入這個故事。
李秀一不放棄抓捕犯人領賞金而誤了救慧覺,負氣去劫持崔萍小姐馬車甚至想強脫人衣服,他有很多不合“正確”的地方。
很喜歡每個單元的名字。
?連環報(1-8)
但是吧,最后一位大兄弟,渾身插滿箭在靶子上挺了太久,他一動我就出戲,得疼,非常疼。
良心古裝劇,沒有現代元素亂入,很難得的好劇。劇情也沒有什么拖沓混亂,在古裝探案懸疑類型當中應屬比較好的劇了,不過這部劇的影響卻不大,挺讓人覺得可惜的,希望可以能盡快聽到第二部開拍的消息 。
首先從內容上來說,這部劇的創作人員明顯是花費了大工夫做了考究的,無論從地理地貌、官場民間都挺符合唐朝,從一些細節中也可看出導演是真心想做一部好劇。
再者從人物來說也都演繹的不錯,陳浩民中年暖叔的形象雖不再有年輕時英俊瀟灑的樣貌,一撇小胡子的他倒是頗有風度,外形設計都和劇中人物相符。
官方出版小說對主人公年齡描述:獨孤仲平過了而立之年;韋若昭未滿雙十;李秀一三十上下
除部分有明確時間的事件,其他時間大都根據小說中時令的描述和電視劇中情節的展開推測而來。如有不當之處一笑了之吧!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能體現出莊導的用心。嚴格的宵禁制度、長安的108坊、各式唐服飾、追儺祭祀、上元燈節、化度寺、三勒漿、雙陸棋、參軍戲、百戲等無一不是反應唐朝的生活百態!
貞元十七年(801) 潘爽出生
貞元十八年 千面佛把數月大的兒子潘爽送弟弟家中寄養
貞元二十年(804)李秀一出生
元和元年前后(806) 千面佛到弟弟家中探望兒子潘爽,劉全在追拿千面佛途中,為總捕頭位殺害千面佛弟,潘爽又回到其父千面佛身邊
元和五年(810)潘爽10歲,方駝子拜入千面佛門下,此后二人便朝夕相處
元和九年(814)韋若昭出生
元和十年(815)陳玉珠出生
元和十四年(819)6歲的韋若昭父母雙亡,被益州上陽觀收養
元和十四年(819)16歲的李秀一作偽證陷害繼父朱六,劉全收其為徒
長慶初年(821)陳玉珠祖父中殿試探花
牡丹劫 這個故事 看得我逼屈 ,那個韋若昭,面臨死亡,競沒有一點的求生欲望,絕望地自己走到坑里。。。這 這不應該啊,她的聰明 機智都哪去了?她真以為她有兩條命?那個獨孤仲平 他不是會讀心嗎 兇犯兩次出現在他面前,他就沒有一點想法? 原著有毛病 ?。。。我個人不接受這個結果 不喜歡 還有那個什么仙子 真有那么大威力 ,迷倒幾百個人 ?。。。
先說說周邊的良心之處,最后再說內容上的
1.服裝布景道具完全按照晚唐時期設計,贊連銀兩制錢都符合當時的市價,地圖更是完全按照當時長安的真實地理情況編制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劇中案件發生發展的地點也完全按照長安真實街坊位置安排的,可謂及其考究,縱觀國產劇這也是從未有過的認真,沖這認真態度不給高分真對不起這劇組
2.給群眾演員配音,這也是我頭一次看到國產劇給群演配音的,而且各種對話都是有情節的,絲毫不敷衍,群演服裝造型也比其它劇要整潔復雜,連料子都不比主演差,基本反應出了晚唐的奢靡之風。
3.習俗,晚唐的宵禁制度好像也是初次在影視作品中展示,以及鬼市,以及黑話,劇組實打實的營造出了當時真實的風俗人情,算籌,百戲場,東西市的繁華景象都讓我耳目一新大叫良心!
4.臺詞,絕對是學院派的風格,絕對不小白,也不矯情,大氣舒服抓人心,很多臺詞都讓人有細思回味久久不能忘的嚼勁,“我們的眼睛是一樣的,都有火在燒,不懂的人看不到”只有幾集戲份的配角的一句話讓我可以記得這么清楚
長安三怪探:不劇透,被樂視騰訊的彈幕逼來夸一夸這部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