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948
金賽性學教授:細膩的傳記片 金賽的科學家素質:一顆"我不知道"的心+探索的精神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金教那種用科學的面貌客觀對待研究,以研究之名亂倫傷害家人不可取。這也就證明了不是所有人都配進行這種“研究”。
其二,定量的保守是有好處的,目前沒有發掘怎樣人為保持“定量保守”。拿國內的社會現象舉例,保守帶給人們唯一的優點是讓天性更加不穩定的人擁有更多羞恥心和社會壓力,如果作出不道德的事情,外人的目光會逼迫他們承擔更糟糕的后果。可以說這種保守有助于管控最不道德的人,這是唯一的優點,但確實是優點。想象沒有這點大環境會變成什么樣,出軌人士的天堂
老板大力推薦了n次,也不知道是電影真的很好,還是他只看過這一部電影(這是完全可能的)。總算看了,真的很好。內容和手法都很好,盡管作為一個 normal 的人,有些情節于我看來相當 disturbing。我猜他之所以喜歡這個片子,一是因為它描寫了美國社會保守的一面,二是因為 Kinsey 有關昆蟲和人類性行為的 doctrine 與他的 population science 一致——好像片中 Kinsey 講課時提到 diversity is one single irreducible reality 什么的。
第一次讀到金賽是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對成人片的性教育意義產生了懷疑,覺得有必要找本正經書瞄一下,遂從特價書店買了一本金賽性學報告,當場就把我嚇著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那本書毀了我的性幻想——因為從那以后,腦子里除了妙齡女郎之外,開始有老頭老太太的身影到處亂晃。當時,因為沒有專業所以胡亂讀書,覺得弗洛伊德和金賽開創了性話語的兩個陣營。前者是人文一派,有巫祝氣質,至于其“學說”,信則有,而且有催情效果。后者是科學一派,講求經驗實證,其方法、數據和結論超越個體生命,是正經玩意。如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賽性學報告》的名氣要遠大于金賽本人,甚至大于這本書本身。例如我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是在看《Kinsey》這部電影之前,我對斯人斯書毫無了解。所以這部電影對我有傳授知識的作用。
《Kinsey》是那種很傳統的傳記電影,沒有太多的技巧,沒有太多的發揮,就是講述金賽這個人的經歷。然而金賽這個人本身就有巨大的意義,所以只要把他的經歷講出來,電影就已經很好看了。
金賽生活的時代,美國在性的問題上依然非常的保守。例如金賽的妻子雖然自稱是(事實上也是)自由主義者,然而在和金賽結婚前,兩人始終沒有性關系,這在當時非常普遍。
而金賽的問題要更復雜一些。他的父親是偏執的清教徒,視性為邪惡,厭惡一切革新,認為這些變化都在把人們帶人邪惡。
金賽很早就叛逆了自己的家庭,離家求學,成了生物學家。生物學向來是與教會最不融洽的學科。
與父親在精神上的決裂使金賽走向了另一端,他思想開放激進,毫無教授的架子。可是他的妻子第一次拒絕他求婚的理由卻是,金賽受他父親影響太深。
金賽性學教授:細膩的傳記片 金賽的科學家素質:一顆"我不知道"的心+探索的精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