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并不是精靈王子的粉絲,但我從不錯過好萊塢任何一部大場面大投資的制作,
尤其當影片制片人兼導演此前的經歷上,
有Black Hawk Down和Gladiator這樣超級娛樂耳朵和眼球的片子。
結果卻頗出人意料,在2個多小時的視聽享受之外,
這部影片難得地向觀眾提供了關于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另一種觀點。
雖然是部徹頭徹尾的好萊塢制作,
但影片中的基督徒卻大都貪婪、無能、面目可憎,倒是矛盾另一方的穆斯林被塑造得比較討人喜歡。
精靈王子是全片演技最次的一個,連臺詞都不能大聲而又有氣勢地念出,
(居然比Troy里的Pitt還糟糕,真是難得。)
喜歡影片結尾處的一句臺詞,Balian和Saladin在談判結束戰爭的條件時,
Balian看著無數的死傷,問道;“What is Jerusalem worth?”
Saladin回答:“Nothing,”然后他走了幾步又回頭說:“Everything”。

看的導演剪輯版,雷德利斯科特的格局之大、思索之深,在此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涉及到耶路撒冷這個華麗的敏感話題時,竟然有人在追求最質樸的正義;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對“神”的膜拜中時,竟然會有個人在思考“人”。從這方面來說,導演和戲里主人公是一體的。

我今天刷了五條麻風哥,又被人嫌棄了,于是我還是集中刷一發吧。
來港港諾頓的麻風哥。糯叔的麻風哥動作十分的舞臺劇腔調。任何一個情緒的肢體動作都比平時的幅度更加夸張一些,但那種略微夸張的表演儀式感十足,卻因為夸張中間有很細膩的部分并不顯得浮夸,反而形成了一種氣場。
跟薩拉丁對峙一場的兩次行禮刻意壓住了幅度和節奏,跟薩拉丁的颯爽干脆形成鮮明的對比,抬手是緩慢的只抬到胸口,告別時候的行禮遲緩甚至有些吃力的伸出手,輕碰額頭,卻有一種矜持,一種真誠。而在這種放緩的節奏里,它總是不知不覺在提醒你面前這個人身體里承受的極端的病痛。在親征的過程當中,因為面具遮著臉,所以看不見麻風哥的表情,但是他的頭一直是微微昂著的,加上長而帥的披風散在馬背上,兼有地平線上如海市蜃樓一樣忽然出現的真神十字和軍隊,簡直不能更烘托氣氛勒。

24歲無疑是許多現代人生活的新開端,卻也是中世紀歷史上一位傳奇少年君王生命的終點。這就是麻風王——僅僅只活了24歲卻留名青史,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鮑德溫四世的故事(Baldwin IV of Jerusalem)。
薩拉丁的霸業:
1177年冬,剛過不惑之年的薩拉丁躊躇滿志,他不僅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而且開始向盤踞中東地區的歐洲十字軍勢力進軍。薩拉丁身后是浩浩蕩蕩2萬6千名阿拉伯戰士,其中既有埃及、努比亞的黑人輕騎,也能見到裝備精良的古拉姆重騎兵侍衛。

男主角的價值取向很怪。他明知道在四世死后會有戰爭,卻仍然因為不愿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不愿意有人因為他而死,所以任由一個野心勃勃想開戰的人掌權。問題是,如果他掌握軍隊,未必不能控制住態勢,在戰爭發生前把它掐死在搖籃里。那又有多少無辜的人可以避免慘死?
當然,按照他的邏輯,不能有人因為他的原因而直接死亡,間接死亡不關他的事了,那也還行,算是一種能自洽,能圓得上的價值觀吧。

【天國王朝】大衛·休里斯主演,給理想主義披上一層溫和面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