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within,and without
好的作品總是能從多個方面解讀,文學如此,電影也如此。《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多重含義的電影,單單從“觸不可及的愛情”或者“屌絲看似成功的逆襲”來解讀,都不能稱之為完整。原著是如此豐富,如此具有時代感,如此讓每個了解這個故事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是這些東西成就其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而并非愛情橋段。從這一點上看,電影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可惜了,豆瓣上為數眾多的文藝男女青年似乎過于糾結其華麗的外表,沉痛于自己的文學夢遭到荼毒。正如片中富二代嘲諷蓋茨比僅僅擁有一些“fancy clothes”是對他的巨大誤解一樣,這部片子也受到了同樣的誤解。

1. 電影在劇本上非常忠實于原著,除了極個別細節沒有拍,比如在原著里蓋茨比的葬禮不僅僅只有Nick,還有蓋茨比的老父親以及之前他和Jordan在書房里遇到的那個眼睛男。
但這種程度的的損益無傷于電影的忠實度。
2. 導演功力有被詬病的理由。誠如有人形容的大意是,該片有最好的劇本和最好的演員,何以排出一種三流MV的感覺。中間那些海天盛筵場景令我也有看MV的感覺,大概是剪片太追求炫技不得反而不能尊重電影節奏之故吧。
然而還是要表揚忠實程度,雖然部分場景是MV質感而且3D令人不適,但場景、服飾甚至某女歌手穿著紅色的禮服、半哭半唱且把睫毛膏流淌為黑淚的細節都是忠實于原著的。歡宴后仆人收拾殘局的疲憊也刻畫得很細膩。

如果打算愛一個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為了他,放棄如上帝般自由的心靈,從此心甘情愿有了羈絆。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敵不過時間,并且一去不復返。

非把故事片拍成動作片,就是這個結果。我竟然還看了3D的,也許是有史以來最沒意義的3D化。
用最大的善意揣測,這是一部試圖“重現經驗”的影片。電影并不著力于重現美國20年代,而想把20年代的讀者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感受,傳達給現在的觀眾。
所以就出現了沒有爵士樂的爵士時代。
舉例來說,一個場景表現開豪車的黑人新貴和蓋茨比的豪車較勁,車里用低音炮放嘻哈樂。現在的青少年觀眾很容易就理解他們是騷包的暴發戶,但是這一畫面原本的意義(黑人富翁雇傭白人司機)就弱化了,因為這個對比只有在民權運動以前的歷史場景下才有意義。
——這樣的表現手法貫穿始終,使電影表現出超現實色彩。這種做法顯然會得罪大部分原著黨,而卑躬屈膝的改編后,年輕觀眾是否買賬,就要看以后的評論風向了。
畢竟,為完成作業而來看電影的青少年也會失望的,細節改編了太多,看完電影對寫書評作用不大。
《了不起的蓋茨比》本來就很難拍成電影,以前翻拍的幾次,在imdb上評分沒有超過6.5的。

整個晚上都在循環 Young And Beautiful
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
蓋茨比正看著他的夢想,
一步一步的走進他為她而建筑的城堡,
是的,他的夢。
那一刻,她美得像個天使,無法復制。
他的光環,他的天賦,他的紳士和財富,
全在望向她的那一刻散去,
在愛情里,他是個傻瓜,幼稚青澀的像個少年,
眼中卻滿盈著永不消亡的堅定和深情。
蓋茨比明白,一旦他親吻了這個女孩,
他的心再也沒有辦法像上帝一樣的自由了。
在蓋茨比的心中,
沒有被時間而毀掉的一切,
沒有冷漠的人性,沒有不可能,
沒有殘酷的現實,沒有虛偽而絕望的世界。
蓋茨比的靈魂如此純凈,
他會驚懼悲痛于她說她愛她的丈夫,她也愛你。
因為愛對于蓋茨比來說,
只有一次,
從生到死,無法屈服,無法將就,無法放棄。
“人是不可能回到過去的。”
“尼克 你錯了
我們可以回到過去。”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原本的屌絲男蓋茨比愛上了白富美黛西,然而,卻因種種原因耽誤了五年之久。隨后,男屌絲成功逆襲獲得金錢與社會地位,來追尋自己逝去的愛情。不想卻因為女友現任丈夫的陷害,被人殺害,浮華背后盡是遺憾。
蓋茨比——浮華美夢皆成空,為愛生為愛死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場浮華夢悲影-蓋茨比人物散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