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影所涉及的主題看上去比較過時。女權,女性的蘇醒和崛起在上個世紀就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但在印度,這樣的話題仍有探討的必要,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非一代二代人可以解決,再說電影的主旨不單單是女性的話題,它有更深遠的范疇。
2、電影中樓上的嬸嬸是印度女人的標配,她沒有自我,只為了男人和家庭而活。雖然在電影中從未露臉,但是她聰明、優秀,可說是家庭主婦的百科全書。但無疑她是非常悲催的,男人是個植物人,癱瘓多年,詭異的靠著一臺旋轉的電風扇而活,而她守著活寡
《午餐盒》
這個世界沒有表面那么糟糕——錯誤的火車,總可以載你到正確的車站。
時常從對面樓偷窺一家人熱熱鬧鬧吃飯又回到屋子里吃方便食物的鰥夫,錯誤收到了想盡辦法做飯討丈夫歡心的妻子做的變著花樣的午餐盒,他冷酷無禮的態度讓她不滿開始報復,于是開啟了一場將錯就錯的溝通。他開始期待每天的午餐盒:用心的菜和寫滿心里話的紙條。午餐盒信紙上的感情是坦誠直接的,在身邊人就那么難得到的正面情感回饋,在陌生人那里,只是輕而易舉而已。平行世界的兩個人,互相傳遞的是情書

火車,午餐盒,周而復始的日子。這些元素是片子不可或缺的元素。《美味情書》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印度孟買的景象,還為我們帶來一個不像咖喱這么濃烈的故事。機緣巧合讓兩個對生活感到苦悶的人用著最傳統的書信方式交往,自此他們多了些許快樂,些許期待。“即使上錯車也能到對的車站。” 在這個高速生活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愿意嘗試錯誤的事物?被要求精準,被要求分秒必爭,被要求成功,很多時候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我們似乎喪失了自己。或許,有時候,我們可以停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其實很多時候,選擇無所謂對錯,只是立場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認真過好每一天,平淡也好,豐盛也罷,人生如斯。

好幾年沒有看佳片有約了,隱約記得上一次還是在高中的時候
每次看的時候都已夜深人靜,所以會把聲音調得很小,免得打擾家人休息,故而這樣看電影總有一種悟言一室之內之感。
這一次為了趕上,便放下還沒有剪完的新聞(本打算一晚搞定)趕緊趕回宿舍,趕上了片子,但錯過了一部分的講解(如果講好的話這也是很有意思的)
可以說,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美食電影——“《七月與安生》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華語愛情片”——彭湛輝
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不算是一部美食電影。在我看來

影片中的四對夫妻中的女性的表現是這邊電影特意著重描寫的角色,她們的故事推動著影片故事的發展,最后她們都走出了自己曾禁錮于她們的封閉世界,那個世界以印度男人為中心,她們都找到了她們自己,都開始關注自己:Ella帶著小女兒去Bhutan,Ella媽媽在其久病在榻上的丈夫離世后發覺自己餓了,樓上Auntie為了心愛的人(丈夫、Ella)絞盡心思和智慧,幫她及身邊的人解決他們的問題,實習生的未婚妻為了自己的心愛的男人,掙脫了家庭的束縛,與心愛的人私奔,并最后找到了可以成為好丈夫的實習生。這些角色或多或少地都映射了印度女性的崛起,與另一部印度電影【印式英語】中的女主角相同,只是沒有著以重墨罷了。
今天廣州下雨了,在潮濕的梅雨天里,從消毒柜里拿出干凈的讓人安心的餐具,潮濕的天氣惹人煩躁,木制的干燥且仍帶有余溫的筷子又隱隱在手心里傳來讓人安心的幸福感,質樸又平實。
電影里的孤獨的會計師費爾南達,那份用心制作的午餐盒對他而言無疑就像雨天里的干燥的木筷于我那樣,帶給人細微又平實的幸福感,漸漸地點亮生活的其他角落。同樣一份午餐盒,對費爾南達而言是一份漸漸點亮生活的幸福,對伊拉的丈夫而言卻什么都不是,被幸福始終包圍著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那樣的快樂的

【午餐盒】全程炸裂!五分送給男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