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36029
《真實》我根據我對這篇電影的了解寫了篇短小說,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導演的目的。
個人渣翻,刊登在Cinemateaser上的杜飛采訪。
采訪:什么是一部昆丁.杜飛的電影?
杜飛精彩的新電影《真實》的上映后,Cinemateaser借此機會與其做了一次關于他風格的本質的長談。
這篇采訪最先于2015年2月刊登在雜志Cinemateaser第41期。
要評論杜飛的電影是不容易的。這位拍出《橡皮輪胎殺手》和《牛排》的導演,被稱為超現實也可以被稱為后現代,而他也總是被人劃入“愛趕時髦的導演”。究竟什么是“愛趕時髦的導演”?盡管他新片《真實》中的人物,一位導演解釋了這一名詞,但我們決定與杜飛本人談談來了解他的內在。
Q:人們問我“什么是昆丁杜飛的電影?”您如何回答?
A:啊,好的。我剛剛醒來,我得先讓我的大腦運作起來。像這樣,這首先是一個潛意識的行為。我制作電影的方式有一部分來自于童年。作為成年人,我很少去理性分析,也許除了寫作的時候。這是一個有些奇怪的過程。作為一種做事情的方法來說,這有些原始。我的想法讓我回到童年,然后需要寫作的時候,我必須喚醒我體內的那個成年人來構建一些東西。但是,到了拍攝的時候
一開始并沒有看懂電影,但是現在覺得這是一種對夢境的詮釋。
在人的夢境中,時間、空間、邏輯被像帕尼尼一樣壓縮起來,交織在一起,品之則口味混雜。這就是做夢的感覺吧?試想,你是否也在夢里用沒有線的電話撥出過號碼?是不是也在被槍擊中之后完全沒有痛覺?是不是也能在電視里看到自己的生活?
這些情節都是取材自我們的夢,所有人夢中的真實與不真實。
這部電影或許沒有承載那么多虛偽的“真實”,而是讓你在清醒之中體驗了一把做夢的感覺。就跟小女孩的錄影帶結束終結了那個夢境,知道銀幕上出現了“Fin”時,我們才從夢中醒來。
還記得在早些時候,電影對我來說就是講故事。要么是通過故事來突出人物主角配角的性格特點,要么是展示編劇牛逼的思維能力故事劇情特別牛逼。
慢慢地看的電影多了,發現有些導演和編劇開始采用倒敘或者是插敘的方式來講故事以給觀眾一種特別的故事理解感。這部電影打個比方就像是病毒代碼,在看的時候人腦就在一部部分析劇情和人物關系,似乎找出其中的一些邏輯關系結構。
正如在夏歌影評理所用的詞“奇異點”,在影片中不斷地出現。這使得我們一直覺得挺不自在不舒服卻又一直跟隨著導演的誘導來找尋各種蛛絲馬跡之間的邏輯關系。結果到了最后,影片忽然結束的時候會覺得我操這尼瑪是啥啊。然后才明白過來,正如影片的名稱“真實”,本片就是讓你明白這個真實就是不真實。
正如病毒程序命名為“點開我有獎”,點開啥獎都沒有反而中毒了。導演拍攝本片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讓觀眾中毒,雖然大家確實“中毒了”(感覺到如影片中節目主持人得的腦子內部的疹子一樣)。導演的目的正如影片中的導演一樣,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自己有牛逼,并享受這種感覺。我覺得
《真實》我根據我對這篇電影的了解寫了篇短小說,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導演的目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