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76164
《紅櫻桃》影像中的記憶!
周六在家里,無聊,開電視,放的是紅櫻桃。當時此片已經放了一會時間了,所以一開始,沒有看出什么味道。但從那個軍官對他欣賞的歌唱家充滿自豪的說:“我送你一件禮物”,而將那個一出場就給人以無奈接受現實的俄國女子放置臺上,褪去其衣服,任人品玩她身上的文身時,一種占有感漫溢開來,隨著俄女子的驚慌,與眾德軍官和陪伴女子的歡愉。
而后,突然發現,這是中俄合拍的電影。
飾楚楚的女孩,將眼神中流露出恐懼,驚慌演繹地十分好,雖然長得不好看。人性,在那個年代,已成為一種占有感。那個軍官,將人類看作自己的玩物,肆意雕塑,文身,只是一種表現手段而已。記得以前看過一些講二戰的書,貌似希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愛好者,他甚至將藝術作為一種權力象征,將自己的野心嵌于其中。這種藝術,本身就有變態的成分蘊于其中了。甚至他的制度,也是一種移于現實的藝術,可能看上去甚至是完美的。而此片,不管是否依據史實,那個文身,本身就是一種人性的藝術詮釋,過度詮釋,或者說偏釋。最后洗澡的畫面,流暢,唯美,靈動,萬千意蘊俱在其中,所謂藝術。
在中國的片子里真心算還不錯的了,拍的很細膩,情節起伏有力度。但是因為我二戰片看太多,幾乎都看過了,所以對于此片的立意表示有些困惑,不知道導演想說的是什么問題。而且說實話,導演/編劇的人文意識還是落后了;很多人表示質疑說一個德國軍官為什么玩紋身那種比較low的東西,事實上不是不可能;我覺得導演/編劇自己沒有弄清楚為什么會有人大面積做紋身,所以沒有交代清楚。心理學上面說,皮膚是一個人認知真實和幻覺的一條線,那個德國軍官顯然是有心理上的病態的,要把納粹烙印刻在人的皮膚上,使之成為真實。其實我覺得很多中國電影在國際上得獎是因為exotic,不是因為藝術水準有多高。
看慣了國際關系的風云變幻,對于戰爭這個名詞,有時候會冷血起來。戰爭,只不過如同軍事威懾和外交手腕一樣是國家的選擇。至于國家到底是誰的,這選擇究竟是為的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抑或是某些集團的商業利益,不必多想。這門學問看似博大精深,然而到了畢業才發現原來并沒有學到任何可以放進簡歷供社會選擇的東西。這時再大的雄心壯志也會落到生活的層面。想要世界和平?先解決眼前的吃飯問題和家里供養你二十幾年的父母的焦急。
是的,世界所有生物中關于人的部分的六十幾億分之一,我們的力量渺小得,隔了一厘米,就看不見。
然而電影,是另一碼事。
在眾多事先編排好的燈光布景和臺詞里,觀者如我,最大的本領就是把身邊的瑣事拋開,融入映畫,于是那些與我們無關的情節,也能震動心靈。所以古代的戰爭題材讓我們看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看那沙場秋點兵的豪邁之情,而近現代題材,契合觀者心靈的總是小人物在時代大背景的故事。賣座的也正是這些電影。這其實只是戰爭這個多面體的兩個面,然而對于任何一個我們
這是我第一次看葉大鷹的作品,還是在中央六套的晚間檔,和老媽,老姐一起看的。
看完之后,有點興奮,便迫不及待的開了電腦,上了豆瓣細瞧豆瓣的影評,誰曾想,豆瓣上的影評幾乎讓我失望透頂。
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影壇一直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母題”,關鍵是選取的角度。1995年《紅櫻桃》上映的時候,頗有爭議,不僅僅是電影中有女主角半裸的鏡頭,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在于葉大鷹反映戰爭的角度——從人性的角度反映戰爭,尤其是戰爭對于兒童的戕害。
戰爭,不管是正義還是非正義,對于人類都是一場浩劫,是成人之間權利斗爭的惡果,會累及無辜,尤其是懵懂的孩童。
電影以兩個少年為主角,以二戰為大的時代背景,從中國延安而來,出身烈士家庭在蘇聯學習先進的共產革命理論,避開了國內的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兩黨之爭,卻沒有避開蘇聯的反法西斯之戰,兩個少年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都歷經戰爭的創傷,誰說莫斯科沒有眼淚?只是因為歷經太多,沒有辦法輕易掉淚。
影片給我的第一個震撼,是楚楚對于自身身世的理解
《紅櫻桃》影像中的記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