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圍繞著逃亡的聶魯達和追捕他的警察奧斯卡展開。前者是浪漫而理想的大詩人,是堅信共產主義的左翼精英,不懼追捕還要同妓女狂歡,為下層人民作詩而成為大眾情人。后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總統走狗,妓女的后代,自認是警察的兒子,實際上一直迷失自我存在的意義。但隨著追捕的推進,他開始一點一點被詩人“塑造”。
警官這個角色的涵義,以及他與詩人的關系,真的很抽象。起初覺得詩人是極度聰明而無畏的逃亡者,警官則是極度自大而悲情的追捕者。后來進一步發覺

《追捕聶魯達》的劇情實則無需贅述,智利詩人聶魯達的人生是如此的宏達,詩歌、政治與愛情,任意一個切入點都是一部僅僅兩小時的電影無法完整涵括的。
Pablo Larraín選擇將電影局限在聶魯達生命中的一段時間,那段作為政治犯通輯的日子。與Pablo Larraín上一部落入了傳統傳記電影形式的《第一夫人》(Jackie)不同,這次對聶魯達人生的特寫更少強調其生平,少了跌宕起伏的劇情,而是以戲中人物警探 Oscar Peluchonneau 的角度碎片化地、專注地講述這段兩人的“惺惺相惜”的日子。

我記得你去秋的神情。
你戴著灰色貝雷帽,心緒平靜。
黃昏的火苗在你眼中閃耀。
樹葉在你心靈的水面飄落。
你象藤枝偎依在我懷里,
葉子傾聽你緩慢安樣的聲音。
迷惘的篝火,我的渴望在燃燒。
甜蜜的藍風信子在我心靈盤繞。
我感到你的眼睛在漫游,秋天很遙遠:
灰色的貝雷帽、呢喃的鳥語、寧靜的心房,
那是我深切渴望飛向的地方,
我歡樂的親吻灼熱地印上。
在船上瞭望天空。從山崗遠眺田野。
你的回憶是亮光、是煙云、是一池靜水!
傍晚的紅霞在你眼睛深處燃燒。
秋天的枯葉在你心靈里旋舞。

如果你不喜歡《第一夫人》,那你可以試試看這部《追捕聶魯達》。雖然出自同一個導演帕布·羅拉雷恩之手,同樣都從政治背景切入人物,同樣只截取主角人生中的一個階段,同樣有著灰暗的色調和別致的鏡頭風格,兩部電影在本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第一夫人》仍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人物傳記,除了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繹過于喧賓奪主之外,劇情顯得過分平庸。但《追捕聶魯達》卻在傳記片的形式上走得更遠,讓這個深入人心地歷史名人跳脫出書本、傳記、百科地描述而不拘一格地呈現。
電影開場

故事背景是1948年的智利,原本受共產黨推崇的當選總統, 在二戰后的蘇美冷戰對抗中投靠了美國,于是開始驅逐迫害共產黨。詩人政治家聶魯達,作為智利最知名的共產黨,也開始了舉世矚目的的逃亡。電影用大膽的想象力把詩人與警察之間的追逐進行了詩意的探尋和重構,讓我們更直觀地體驗文學和電影相互滲透結合的樂趣。
一開始就是象征意義濃烈的超現實場景,智利的議會在廁所里舉行,領導人們一邊解手,一邊討論政治,這樣的場面本身說明了一切。

女人的身體,白色的山丘,白色的大腿,
你委身于我的姿態就像這世界。
我粗獷的農人的身體挖掘著你,
并且讓兒子自大地深處躍出。
我曾孤單如隧道。群鳥飛離我身,
而夜以其強大的侵襲攻占了我。
為了存活,我鍛造你如一件武器,
如我弓上之箭,如我彈弓里的石頭。
但報復的時刻已到臨,而我愛你。
此文出自情詩之王,智利最偉大的詩人,巴勃羅·聶魯達。
聶魯達13歲開始發表自己的詩歌,1923年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黃昏》,隨后一年,他發表了享譽世界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被譽為“情詩圣經”,全球銷量已超過1億冊。
聶魯達被評為“20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
獲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獲獎理由是:“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蘇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愛是這么短,遺忘是這么長”
“我喜歡你沉默的時候,因為你仿佛不在”
一位可以用文字讓人高潮的詩人。
除了歌頌愛情和性愛,聶魯達的一生還有一個主題,就是政治。
在人生的中晚期

《追捕聶魯達》2016佳片有約,說出我的名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