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雖說有問題,但是還是有觀眾追劇的,比如我。就是覺得教導員有點,我家老爸喜歡看抗日神劇,看多了,感覺真有點不喜歡看了,這個劇比較吸引我的是里面的人物情懷,去年全家看了戰狼,今年全家看了紅海行動,有時電視臺有關于戰爭的紀錄片時也會看,所以電視劇純屬虛構,學生時代看古裝劇想從里面學點歷史,一個星期的百家講壇打破我的認知,所以現在看劇只要能被情節感動到,就阻止不了我打五星。

故事缺乏邏輯性和真實性,剪輯不夠銜接,劇情上難逃抗日神劇的命運。
看點只有劉威老師和張一山的演技,劉威老師很逗趣,他倆對戲很有意思。
還有田守義找到兒子以后對兒子的守護,拿生命去保護兒子,父愛如山。
女主很像董潔啊,原來京華煙云里面的小三也是她演的,當時還以為是董潔。

8年抗戰,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場大型會戰、大型戰斗1117次、小型戰斗3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傷亡、失蹤約321萬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損失殆盡。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民革命軍犧牲380萬人,犧牲了包括張自忠在內的11名上將,34名中將,50名少將。 共軍死亡人數居然連大陸的教科書都沒有羅列,真是奇怪! 目前能找到的,是八路軍后來的人數擴張

我是懷著看張一山表現的心態來的,好多人再看,試著看了一下。一開始的時候,覺得張一山還是搞笑路線,覺得這么他來演這種英雄人物還是顯得有點稚氣。但是看到后來越來越發現他對這個人物拿捏的非常好。付子龍這個人本來歲數就不大,那么年輕,又那么有本事,當然會有點傲嬌。所以“古有趙子龍,今有付子龍”就成了他的口頭禪。但是到后面心愛的教導員的犧牲,瞬間讓他成熟了。其實人成熟,往往都是一瞬間的事情。不得不自己獨立去面對社會的殘酷。
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還是田守義。那一句“我哪兒也不去

敢問導演編劇你們拍的這玩意自己看不看?還有這么蠢的神劇是怎么過審的?是不是只要政治正確就可以了啊?簡直就是對革命先烈的侮辱,拿觀眾當傻子……
還好尼瑪只拍了四十多集,再多拍幾集還不讓你打到東京去了,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的打了十幾年才把鬼子趕出中國,看了你們拍的這神劇簡直顛覆人生觀!拍出這樣作品的導演編劇趁早放棄吧

今天看了1集,覺得還不錯,暫定7分。真的算不上神劇的標準,劇情沒神劇那么不可理喻。說真的,這幾年優秀的抗戰劇,包括現在被喻為經典的亮劍、雪豹,有哪一部沒有特別突出主人公智勇雙全的,哪一部主角是沒有主角光環的。就是這兩部劇在播放之初因為這個原因也被網友詬病過。倒不是刻意拿這部和經典比較,但也別看到主人公厲害就歸為神劇一類。就目前來看,這部劇邏輯還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沒有出現手撕鬼子、八百里開外打鬼子這些反科學的劇情出現。張一山那全是泥土的臉,那么不光鮮的外在形象

我的父親我的兵: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