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時的電影,不忍再看第二遍。
第一家。他寄宿在農村老寡婦家里,空曠的土埂上落著一座木房子,清湯寡水的吃食和擦不完的皮鞋。可惜老寡婦半夜洗腳死了,他怯生生的去查勘被嚇了一跳,翻倒的油燈瞬間點燃的房子,他沒能力救火,只好趴在被燒焦的土地上蜷縮熬過一晚。
第二家。寡婦死了,他急切的想要回家。徒步很久,遇到了另一個村莊,村民認為他是惡魔,想要當眾打死他。村長正好缺個仆人,用繩子把他像牲口一樣栓回家,可他流著吸血鬼的血,于是施法驅魔把他埋在地下,烏鴉群擁而至,圍著他的頭顱啄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一個二戰期間的猶太孩子Joska,在逃離了納粹的魔爪后,他在東歐平原上又會遇見什么?愚昧而有敵意的斯拉夫農夫和村婦,蕩婦、雞奸犯,殘暴的哥薩克和冷酷的德軍……幾乎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或可能成為他生存的威脅。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
兩千年前,猶大向羅馬人出賣了彌賽亞耶穌,猶太人從此被貼上了標簽,被逐出了家園,流散于各地,遭人歧視,勉強生存。
在電影中,一只小鳥被捕鳥人涂污了以后放飛,它看見了同類,便欣喜地向鳥群飛去。然而被涂污的鳥已經不被同類接納

被涂污的鳥是個意蘊豐富的象征,在這個簡單的詞語中,包含兩個指向:一個指向涂污的人,一個指向受污的鳥。
小男孩的命運就像那只被涂污的鳥一樣 不被群體接受, 小男孩被這個世界傷害至深 導致最后會選擇報復…
當純潔無暇的鳥被涂污,代表世界顛倒黑白,所有理想、信念都被碾碎,價值開始重估。
《被涂污的鳥》的鏡頭表現、音效采集也非常驚艷。片中,臺詞寥寥數語,代之以留白豐富的鏡頭語言;鏡頭構圖精巧,意蘊遼闊,有孤獨、有熱情、有宏大,也有逼仄,導演,似乎是個平衡的偏執狂

作家 王斌
因為喜歡電影《被涂污的鳥》,我開始讀它的同名原著——一部具備經典價值的小說,作者是已故波蘭裔美國作家杰茲?科辛斯基。這幾天,恰巧讀到“被涂污的鳥”這一段:一只鳥,被“捉鳥人”涂上帶有臭味的斑斕之色彩,然后放飛,讓展翅高飛之小鳥以啼聲喚來盤旋在天的它的“同伙”。這只解放了的被涂污的小鳥,以箭一般的歡快之姿沖入了鳥群,它被人囚禁的時間太久了,現在終于重獲新生和自由。
可等待它的又是什么呢?因為它被涂污的“膚色”,它被“伙伴們”視為了異類,于是
前幾日,同窗突然告知,有部電影《被涂污的鳥》特別美學,極力推崇。很感謝分享。
關于二戰電影,似乎各種視角都用過,孩童角度的也不在少數。但以偏藝術形式出現并有高度的,卻是極少!這部電影的藝術性恰好銜接了常規表現和純藝術表現,例如常規電影至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類電影的橋梁!通常電影也好、繪畫也好,其他等等,寫實呈現會讓人直觀的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也較輕易看出作者的功力和能力。這種主觀探討,能有效給出作者對事物事物的看法以及勾出觀者的認同或者異議,若處理得好,會傳頌很久

“被涂污的鳥”驚嘆普通人身上人性惡的極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66.html